本文转自:江西日报

裴知行 本报全媒体记者 邹海斌

近日,在宜春市袁州区芦村镇双江村,种粮大户潘洪生熟练地操作水稻直播机,在稻田里直播早稻。“水稻直播机一趟种10行,一天可完成80多亩,省时又省力。”潘洪生说。

潘洪生是远近有名的种粮大户,做事勤快,为人淳朴,大家都喜欢叫他老潘。他从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种起,目前承包了800多亩水田种水稻。

早些年,老潘和村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2014年,他辞工返乡,从村民手中承包了180多亩农田种水稻,还把跟他一起种田的农户组织起来,成立新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年忙碌下来,老潘种粮只赚了辛苦不赚钱。他苦思冥想,找到症结:缺的不是热情,而是种植技术和农机设备。

一边向当地种粮大户取经,一边向农技专家问技,老潘从田间管理、种子选择、除草除虫、灌溉培育全流程学下来,再对禾苗细心呵护,全身心扑在农田里,终于在第二年迎来粮食丰收。

靠人力耕种,成本高、效率低,如何才能增产增效、提高收入呢?老潘主动参加农机培训、水稻机插现场交流会、油菜绿色高质高效高产竞赛活动,还学会了操作植保无人机。

这几年,老潘添置了2架植保无人机、5台拖拉机、1台收割机、3台烘干机,还办起了大米加工厂,逐步实现耕整、育秧、插秧、喷雾和收割、烘干全程机械化。谷雨节气刚过,老潘的农机全部投入春耕生产,承接了春耕订单500多亩、无人机植保订单1000亩。

粮食越种越好,老潘没有安于现状。去年,他种了100多亩有机稻,按照不打农药、泉水灌溉、人工管理的模式,在稻田里投放了荷包鲤鱼苗,这样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提升了鱼和稻米的品质。

农旅融合逐步兴起,老潘的稻渔生态农业风生水起,去年接待了宜春市老年大学100多人的参观团队。老潘琢磨着,今年再推出割水稻、捉鲤鱼、扎稻草人等趣味农耕活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