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自古以来就与中国有非常大的渊源,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元朝以前,在历史上对新疆统治朝代有西汉,东汉、曹魏到后来的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包括后来的隋朝,唐朝;虽然有的时间比较短,但是也可以看出中原文化对新疆影响深远。

唐朝经营西域与汉朝有相似之处,汉朝是为了“断匈奴右臂,”而唐朝是为了断突厥右臂,后来则是为了断吐蕃左臂。为实现这一战略目的,先决条件是统一西域。安西四镇的废置和吐蕃争夺四镇都是围绕这一目的进行的。

唐高宗初年,面对西域突厥贵族的叛乱和吐蕃攻略西域,曾一度放弃四镇,结果是吐蕃占据新疆南部后兵锋直指向唐朝的河西地区。692年王孝杰打败吐蕃,收复四镇,把安西都护府迁回龟兹,建立了四镇,却遭到了狄仁杰的反对。狄仁杰认为唐朝远距离经营西域是劳师伤民耗费国库,主张放弃四镇,放弃新疆。围绕这一问题,朝廷展开了争论。在争论中崔融指出,建立四镇,其实是“杜渐防萌,安危之计”,他说:“四镇无守,则狂胡益曕,必兵加西域,诸蕃气赢,恐不能当长蛇之口,西域既动自然危临南羌,南羌乐祸,必以封豕助虐。蛇豕交连则河西危,河西危则不得救矣”。在唐朝和吐蕃对峙的情况下,要想守长安,必守河西,要守河西,必守四镇。因此武则天支持王孝杰复置安西四镇,并移安西都护府于龟兹的主张,以确保唐朝在新疆的统治。

那么,新疆如果丢了会如何?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唐朝丧失新疆后,河西处于吐蕃的直接攻击之下,京城长安也成为了前线。唐朝问题,明朝也遇到过,明朝初期打败兀纳失里控制了哈密地区。成立哈密卫。1529年,明朝就哈密的弃守问题展开了讨论。以甘肃都御史唐泽为代表的消极主张,放弃哈密,他们的观点和狄仁杰有异曲同工之处。不过,以詹事霍韬等人为代表的主守派则主张一定要收复哈密,1528年11月,霍韬在奏折中陈言:“或曰今陕西饥困,甘肃孤危,哈密可弃也。臣则曰,保哈密,所以保甘陕也,意思是保甘肃所以保陕西。若以哈密难守就弃,然甘肃难守则弃甘肃乎?”但是目光短浅的明世宗还是放弃了,结果是什么?吐鲁番军队直逼肃州,甘州,西北边患更加严重。

总结:唐朝和明朝丢失新疆,结果是中原西北大门从此敞开,其实回顾历史,清朝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幸运的是左宗棠成功了。后来明末清初的地理学家顾祖禹在总结历史教训时说:“欲保秦陇,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唐太宗父子克河西征西域,打通丝绸之路引万国来朝谓之盛唐。宋先失幽燕于辽,后弃河西于李元昊,一蹶不振得弱宋之名。朱元璋父子驱暴元于中原,征北元于长城外,收复河西兵锋直抵哈密,惜后世子孙无用,先退于边墙后弃守河西,准格尔由此坐大。清康雍乾三世反复用兵于西北,收河西,平准格尔揽万里西域于中华,创中华各族大一统之局面,康乾盛世未必名不符实,虽后市子孙亦无能被罗刹抢走大片土地,但西域大部归中华之局面,至今未改。

中原强则可定河西,收西域,通丝路,西北贸易之财可反哺中原。失西域,弃河西,丝路断绝则中原是重大财赋之地进而衰弱,外敌可凭西域之地得丝路之财,进而威胁长城,退可游弋于塞外。契丹,党项,蒙古都由此而崛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