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找的是大海

文/徐华亮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条小鱼对一条年老的鱼说:“我很想找到叫大海的东西。”

年老的鱼说:“大海?你就在海里呀。”

小鱼很惊讶:“这儿?这只是水。我想找的是大海!”

小时候老师说,每个人都要有理想。于是我第一次听说了理想这个东西,就像小鱼听说了大海。又听说理想很美好,于是头脑中开始胡乱描绘它的意象,其实,我那时一直不知道理想该是什么模样。

我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作家,晃悠了很多年,又有了很多欲望,混杂在一起,也就越来越分不清什么是欲望什么是理想。

这些年随心所欲地写了一些东西,从来不投稿,只把写作当成精神排泄。直到近年几个有理想的朋友不厌其烦地鼓励我,我才又重新从欲望的废墟中刨出了那满是灰尘的理想。

我说:“我想当作家!”朋友说:“作家?可你现在就是呀!”我很惊讶:“现在?现在只是写。我是说我想当作家!”

我想当作家!就像小鱼想找的是大海!是不是每个人都难以看到理想的全貌?是不是我随便写了几笔,或像鱼一样泡在水里,就代表实现了理想?我觉得理想不应该是这样一种唾手可得的东西,它就应该存在于高处和远方。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又能与心灵遥感,显得不离不弃,十分亲密。

有人说:“理想就像内裤,要穿。但不能逢人就去证明你有。”那么,我这种情况,是算穿了还是没穿呢?是不是不该在这里讨论内裤?

我发现理想从来不会清晰,这正是它的高明之处,也是魅力所在。

《诗经》里的蒹葭、白露和秋水,给人以雾里看花之感,理想亦如那位伊人,朦胧缥缈,在水一方……

其实理想栖身之处并非天堂,而只是另一个现实之地,只不过比现在高了一个海拔,换了一个更好听的地名。

理想又如一缕难以捕捉的光,照亮着我的心灵,也在脚下铺开了一条月白的路,吸引着我,去高处眺望远方,去低处触摸大地,最后抵达那个想找的大海!

理想是若隐若现的美好,也是若即若离的诱惑,让我在一路上,始终保持着对它的期待和想象。但遗憾理想高冷,从来不愿发个微信自拍,让我看看它素颜的模样。

走进阳光下,我才发现镀金的不只是庙里的佛,还有路上的我。或许有理想的人身上,才会有这样的颜色。

阳光也照耀着沿途那些伤痕累累的理想的尸骨,它们是多么可敬!追寻者即使死亡,也可能成为理想的路标,就像珠穆朗玛峰上的“绿靴子”“睡美人”一样。

追寻理想之路充满艰辛,但是再累也不会觉得辛苦,因为它带着自己赋予的意义和希望,就像婴儿在母腹里时母亲的心情一样,她能幸福地感知到理想在孕育中的拳打脚踢,又期待着穿越疼痛后与它的第一次相见。

有的人天天按照红绿灯的指示过斑马线,不差一步,不多一秒;有的人却在幻想着去踩踩那条充满想象的地平线,这就是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区别。

理想主义喜欢画饼,它充满着灵魂的饥饿感和想象力。越是饥饿,越是想象;越是想象,越感饥饿。

理想主义似乎永远难以看到理想,但是精神上却有着现实主义无法理解的幸福。因为思想,它们的灵魂一直在遍尝百味。或许理想与理性结合,才能结出真实的硕果。

而现实主义一直在忙着烙饼。它们对一切报以麻木或者服从,似乎早就看透了一切,其实它们什么都没有认真看过。它们觉得生活才代表现实有用的真理,有着对生活饱腹欲的满足。它们觉得,喂饱了今天的欲望,就是今天的幸福。现实久了,就会让很多人眼里只剩下现实,再也不相信还需要什么理想。

其实,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都认为对方是把头埋进沙堆里的鸵鸟,多么偏执可笑——现实主义的脑袋在沙堆里躲避思想,理想主义的脑袋在沙堆里幻想天堂。

我觉得,理想主义是难能可贵的,它让人对事物保持了新鲜的憧憬,让人能从令人窒息的现实深潭中浮出水面,去呼吸几口清新自由的空气,以保持灵魂血液里的含氧量。

如果理想没有巨石般的坚定,也会被现实的漩涡乱潮裹挟冲走。有时候我挺同情那些溺死在现实里的生命,因为他们主动放弃了梦想的权利,甚至以现实为借口,怀疑嘲讽理想主义是虚无和轻浮,却从来不敢正视自己的狭隘、懒惰和软弱。

理想是宽容的,它仍可以与欲望共存,而又可以超越一切既有,摆脱现实的诱惑,成为精神无法阻挡的力量。它有着独立的视野也有着孑然的远方。是的,“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苏格拉底说:“一个人若是漫不经心地变老,而未能看到自己将身体力量与美发展到极致之后可能成为的样子,那是一种耻辱。”生命于我们,是唯一的机会,所以,我并不想用宝贵的机会只复制原始的共性,而是想在这次人生的某个角落,找到单独属于自己的精神站位,让梦想出场。我希望所有的生命,既脚踏实地,又懂得仰望,永远可以得到大地的滋养,又能被来自高处的光芒照亮。

“我以为小鸟飞不过沧海,是因为小鸟没有飞过沧海的勇气。十年之后我发现,不是小鸟飞不过沧海,而是沧海的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这话致敬了理想的价值,它是进步的源头,对比着平庸的原罪。

有没有鸡想过像鸟一样去天空飞翔?有没有蛙想过在大海里游荡?而我已经习惯了远望,我发现海天相吻之处,才是理想等我相拥的方向。

很多童话是美好的,至今保持着理想的童真,寄托了现实的回望。我有时喜欢看动画片,是因为从这个角度,还能看到理想和憧憬的痕迹。我甚至怀疑,是不是我的理想,一直没有出发,至今还附着在童年的身上?

理想,如在黑夜里寻找的萤光,但我又发现,不是所有的理想都会发光,它也可能潜移默化地悄悄抵达人生,就像大海,一直拥抱着你,却总以水的平凡,给你未曾抵达的假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