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貴港日報

港南區湛江鎮雙聯小學 李傑澤

摘要:義務教育的“雙減”政策是要減輕學生的負擔。“雙減”政策下培養低年級學生口算能力對提升學生數學能力和智力開發都起着積極的作用。本文對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口算課教學問題進行探討,從幾方面分析提升學生口算能力和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 口算教學 策略

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口算能力是學習數學的基礎,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對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和綜合思維能力有着很好的幫助。口算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反應速度以及學習的創新意識。小學數學低段口算課教學,教師需要與“雙減”政策聯繫在一起,研究怎樣才能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體會到口算的樂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一、低年級小學口算教學存在的問題

小學低年級的數學口算教學中,教師通常採取的訓練方式比較單一,多數在課堂上只採取一種模式讓學生練習,口算課只是一種單一的口算練習,學生不會在口算練習中融入新的知識開展訓練。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變成固定思維,口算能力難以提升,在教學上會出現一種停滯不前的現象。在“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口算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優化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快樂學習中收穫知識,體會成功的喜悅,在掌握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享受學習的樂趣與快樂。因此,教師在數學口算課上要豐富訓練方式,才能提高小學口算課教學的效果。

二、把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融入口算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口算課對於小學生而言,是既複雜又單一的課程。口算課堂上,教師要將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融入課堂,讓學生在口算課堂上找到趣味和運算規律,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讓學生分開練習。例如:在教學“20以內的加減”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個體情況進行幾分鐘的小熱身,讓學生先說一說“10以內的加減”,看看誰的反應最敏捷,以此刺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也可以藉助多媒體進行課堂口算練習,教師要把控好每一個環節的時間。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分組,以小組比賽的形式進行課堂口算練習,讓小組之間競爭、小組成員開展合作,有序地進行搶答,教師要給予勝利的小組以流動紅旗“數學小標兵”的獎勵。還可以通過小組比賽口算速度,小組內通過搶答題,小組外通過必答題,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口算活動中來,在規定時間內比賽,看哪一組用時最少,這樣可以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集中,以此來推動小組合作互動。在口算課上,教師可以多樣化地進行口算訓練。課外,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因人而異地安排小目標。也可以實行家校合作,學生在家裏進行口算訓練時,讓家長記錄學生做習題的時間。同時,家長也可以參與其中,讓孩子當小老師,考一考家長做習題的時間,以此督促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三、課堂訓練運用直觀教學法,加強口算練習

小學低年級數學口算訓練課上,教師可以用直觀式教學模式教學,讓學生直觀感知實物,慢慢地建立腦印象。例如:在講解“10以內的加減法”內容時,教師提前讓學生準備一些方便攜帶的教具,比如:雪花片、積木、豆類等,教師準備一些10以內的算式圖片。教學時,讓學生試着看教師出示的圖片進行相對應圖片的實物拆分,在拼一拼、拆一拆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生直觀對10以內的加減分解與組合,並找到規律,這樣學生的表象認知很快在腦海中成像,對掌握10以內的加減口算很有幫助。

數學最基本的技能是口算,小學低年級口算能力對日後能否學好小學高年級數學尤爲重要。教師要加強小學低年級口算的訓練,但學生的口算能力不是短期就能培養出來的,口算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培養學生口算能力的強度和難度,要不斷地變換,科學地訓練,避免出現枯燥乏味的練習,讓學生可以專注於口算題,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小學低年級的口算訓練主要集中在2位數以內的加減法上,通過練習,學生熟練掌握湊十法、進位或者退位等基礎知識,加強口算練習。對學生的口算訓練採取多樣化的訓練方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口算教學活動中,爲後面學習數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而言之,小學低年級學生口算能力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培養出來的,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在“雙減”背景下,在口算課上,教師要最大化減少學生壓力,確保學生在口算學習中感受到樂趣。低年級學生往往情緒波動很大,有時可能會出現對學習厭惡情緒,對學習影響很大。因此,在口算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以及思維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