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贵港日报

港南区湛江镇双联小学 李杰泽

摘要:义务教育的“双减”政策是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双减”政策下培养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对提升学生数学能力和智力开发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口算课教学问题进行探讨,从几方面分析提升学生口算能力和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口算教学 策略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口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有着很好的帮助。口算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以及学习的创新意识。小学数学低段口算课教学,教师需要与“双减”政策联系在一起,研究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体会到口算的乐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低年级小学口算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低年级的数学口算教学中,教师通常采取的训练方式比较单一,多数在课堂上只采取一种模式让学生练习,口算课只是一种单一的口算练习,学生不会在口算练习中融入新的知识开展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变成固定思维,口算能力难以提升,在教学上会出现一种停滞不前的现象。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口算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收获知识,体会成功的喜悦,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与快乐。因此,教师在数学口算课上要丰富训练方式,才能提高小学口算课教学的效果。

二、把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融入口算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口算课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既复杂又单一的课程。口算课堂上,教师要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融入课堂,让学生在口算课堂上找到趣味和运算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分开练习。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加减”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个体情况进行几分钟的小热身,让学生先说一说“10以内的加减”,看看谁的反应最敏捷,以此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课堂口算练习,教师要把控好每一个环节的时间。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组,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课堂口算练习,让小组之间竞争、小组成员开展合作,有序地进行抢答,教师要给予胜利的小组以流动红旗“数学小标兵”的奖励。还可以通过小组比赛口算速度,小组内通过抢答题,小组外通过必答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口算活动中来,在规定时间内比赛,看哪一组用时最少,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以此来推动小组合作互动。在口算课上,教师可以多样化地进行口算训练。课外,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地安排小目标。也可以实行家校合作,学生在家里进行口算训练时,让家长记录学生做习题的时间。同时,家长也可以参与其中,让孩子当小老师,考一考家长做习题的时间,以此督促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训练运用直观教学法,加强口算练习

小学低年级数学口算训练课上,教师可以用直观式教学模式教学,让学生直观感知实物,慢慢地建立脑印象。例如:在讲解“10以内的加减法”内容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一些方便携带的教具,比如:雪花片、积木、豆类等,教师准备一些10以内的算式图片。教学时,让学生试着看教师出示的图片进行相对应图片的实物拆分,在拼一拼、拆一拆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直观对10以内的加减分解与组合,并找到规律,这样学生的表象认知很快在脑海中成像,对掌握10以内的加减口算很有帮助。

数学最基本的技能是口算,小学低年级口算能力对日后能否学好小学高年级数学尤为重要。教师要加强小学低年级口算的训练,但学生的口算能力不是短期就能培养出来的,口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强度和难度,要不断地变换,科学地训练,避免出现枯燥乏味的练习,让学生可以专注于口算题,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小学低年级的口算训练主要集中在2位数以内的加减法上,通过练习,学生熟练掌握凑十法、进位或者退位等基础知识,加强口算练习。对学生的口算训练采取多样化的训练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口算教学活动中,为后面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在“双减”背景下,在口算课上,教师要最大化减少学生压力,确保学生在口算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低年级学生往往情绪波动很大,有时可能会出现对学习厌恶情绪,对学习影响很大。因此,在口算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