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鹽阜大衆報

東臺經濟開發區

招大引強加速跑 攀高向新站排頭

□唐雅 朱靜 張莉琳

今年以來,東臺經濟開發區錨定“鹽城開發園區站排頭、全省開發區爭一流”奮鬥指向,以開工百億級項目、培育百億級企業、打造百億級產業鏈爲戰略支點,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全面掀起“比學趕超、爭先創優”熱潮,以爭先之勇拼項目,以會戰之勢抓建設,以實幹之姿聚產業,奮力譜寫現代化東臺園區建設新篇章,爲全市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項目爲王

集聚高質量發展“動力源”

項目建設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東臺經濟開發區高舉“工業強市”大旗,推動金屬材料、機械裝備等傳統產業煥新,培育壯大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前瞻佈局低空經濟、6G通訊等未來產業,鎖定“高精新”,突出“鏈羣配”,致力打造百億企業領航、十億企業支撐、億元項目配套的骨幹企業矩陣,全力打造新質生產力策源地。

4月下旬,被列入省重大項目的聯合飛機無人機產業基地項目在東臺經濟開發區開工,在撬動東臺製造向低經濟、高端裝備煥新升級的同時,引發人們對科技引領美好生活的無限憧憬。據悉,項目投資人聯合飛機集團,是專業從事重載荷無人機裝備研發、生產和服務的領軍企業,累計獲得國內外發明專利授權300餘項,自主研發的飛行控制系統和電控共軸技術打破歐美封鎖、填補國內空白。

重大項目真抓實幹的背後,是東臺經濟開發區上下超前謀劃、主動作爲、攻堅克難的責任擔當。面對新一輪產業轉移機遇,東臺經濟開發區聚力“攻龍頭”,產業招商刷新高度。選優配強專業招商力量,深入開展招商引資和項目推進攻堅行動,新簽約旭歐伺服電機、遠洋智能模塊、盛矽光伏網版等12個重大產業項目,接連落戶百億級、50億級光伏、儲能項目,引領新能源產業異軍突起。完善服務專班推進機制,搶工會戰、比學趕超蔚然成風,新開工新中洲合金、東富龍生物醫藥裝備等一批強鏈補鏈項目,超晶光伏5個多月建成投產,天合光能從主體工程開工到首臺設備進場僅100天,智泰儲能電池實現當年開工、當年竣工,持續刷新重大項目建設“進度條”。新竣工金利美組件等10億元以上項目6個,領勝11條模組產線投產、新增銷售4億元,徠木電子新增銷售2億元,今年列入省重大項目2個、鹽城市重大項目12個,正在緊扣序時、搶工會戰。

科技攻堅

競逐新質生產力“新賽道”

牢牢把握“產業科技創新”主攻方向,東臺經濟開發區始終把培大育強作爲發展之要,梯次培育特色創新主體,一體推進高企培育、專精特新、股改上市“企業發展三件事”,通過科創賦能、數字賦能、開放賦能發展新質生產力,在創塑園區新優勢上勇攀高峯。

走進經濟開發區東區,一大批新興戰略性產業項目如雨後春筍般破土拔節。去年底,百億級天合光伏、智泰儲能項目相繼建成投產,引領新能源產業迅速崛起。智泰公司十分注重新能源材料技術的產業轉化攻關,目前已實現4GWh的產能。眼下,一期一階段投產項目訂單儲備充足,未來將持續投資、新上產線,利用三年左右時間,打造投資過百億元、產值過百億元、市值過百億元的企業。

作爲鹽城市瞪羚企業的星基智能裝備聚力推進科技創新,研製開發的各類特殊線纜生產設備以高科技含量、高產品質量不斷受到市場青睞。自第一套汽車電線擠出生產裝備線成功實施以來,公司已爲國內汽車電纜製造提供了80%以上的產能,技術水平追趕國際先進製造廠商。目前在手訂單已排至10月份,全年銷售目標有望超3億元。

聚焦新質生產力,東臺經濟開發區聚力“促轉型”,發展動能持續增強。科技創新深入推進,淨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家,沃特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總數達17家,和信獲評國家知識產權示範企業,耀鴻承擔鹽城首個國家級產業鏈協同攻關項目,美客獲得省首臺套重大裝備認定。數實融合加速推進,科森入選國家 5G工廠,星基獲批省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新增省星級上雲企業35 家。領勝被表彰爲省優秀企業,創勵安、星基分別入選鹽城市雛鷹企業、鹽城市瞪羚企業。

高效服務

構築營商環境“硬支撐”

環境就是生產力,服務就是競爭力。東臺經濟開發區以全局視野謀劃土地資源供給、產能指標配置、環保容量保障,確保大項目、好項目落得下、建得快、發展好。與此同時,協同推進西區有機更新和東區功能完善,加快構建東西呼應、南北貫通、內外循環的空間格局,積極鍛造承載能力強、產業集聚優、功能配套全的發展平臺和載體,以配套吸引項目,讓廣大客商投資放心、創業稱心、居住舒心。

完善產業配套功能。全面融入市主城區,在功能配套上形成東西互動、南北貫通、內外循環體系。區內建有國家級金屬材料檢測中心、協鑫熱電、內河港池、中石油崑崙燃氣站,高標準打造惠民中心、人才公寓、科創中心。圍繞先進製造業發展需求,實施道路聯通工程,園區交通“微循環”進一步暢通。緊盯重大項目配套,同步實施“水電氣熱污”管網擴容延伸,新建日處理2.5萬噸的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

優化資源要素供給。通過節約集約開發,空間承載力有效提升,爲投資者提供新徵用地、盤活存量、入駐標準廠房等多種選擇。統籌配置用能、產能、環保等指標,優先保障優質項目需求。高度重視人力資源供給,與省內外高職院校廣泛建立“訂單式人才培養”合作,每年輸入產業技能人才6000人次以上。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集成東臺市促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新“20條”等各項獎勵政策,推動上級惠企助企措施落地落實,區設立專項資金,支持企業科技創新、智改數轉、股改上市,夯實高質量發展堅實根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