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闽南日报

电动自行车电池市场迎变革

为了行车安全 电池该如何选

质量优先,购买合规产品

顾客在选购电动自行车

近期,南京、北京等地的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频发引起不少人的关注。根据报道,引发较大火灾事故的电动自行车多与锂蓄电池有关。

2024年5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联合发布的《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正式实施。此外,4月25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起草的《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GB43854—2024,以下简称《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将于2024年11月1日正式实施。

目前,我市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销售及使用情况如何?如何提高电动自行车安全保障?

这些政策发布后,记者走访市区丹霞路多家品牌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看到正在选购电动自行车的消费者,大多会向销售人员询问车辆及蓄电池情况。

“我们在售的电动自行车有十几个型号,以铅酸蓄电池为主,配置锂蓄电池的型号占比不到10%。”该品牌门店负责人杨伟周介绍。

“《技术规范》的发布,有助于进一步规范电动自行车锂蓄电池质量安全,减少使用过程中火灾等安全事故发生率,保障消费者人身健康与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漳州市电动自行车协会统计数据,目前漳州市主城区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在60万辆以上,使用锂蓄电池的比例较低,约占5%-10%。

市市场监管局长期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严格依法查处涉及市场监管领域的各类违法行为,包括无照销售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充电器等配件产品,销售无合格证、无厂名厂址、不符合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未获得CCC认证、不标注CCC标识、伪造电动自行车证书等违法行为。“自2023年以来,全市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的抽检合格率在90%以上,整体质量稳定。”近段时间,市市场监管局还将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列为重点商品来监管,在日常抽检中增加了抽检批次,提高了抽检比例。

正确使用,拒绝非法改装

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统计,近年来的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80%是充电时发生的。“除了不正确充电容易引发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外,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电动自行车车主存在擅自加装、改装蓄电池或暴力用车情况。”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表示,个别消费者在购买合格合规的电动自行车后,通过加装、改装蓄电池或配件,来追求大容量、高速度等,导致蓄电池与电动自行车设定性能不匹配,增加了负荷,严重影响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而容易引发火灾事故。

“我们将不断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对违法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以及非法加装改装电动自行车等行为坚决依法查处。”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表示,近段时间来,市市场监管局除了加大常态化检查外,还与漳州电动自行车协会建立协作机制,依据协会提供的相关信息,及时开展违法违规行为查处,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希望消费者做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不进行非法加装、改装,正确使用电动自行车。”市市场监管局友情提醒。

针对市场上存在售卖的二手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现象,漳州市电动自行车协会会长许跃庭建议,二手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可能存在电池损坏、线路老化等隐藏问题,存在安全隐患,应谨慎购买或不购买,切莫贪图便宜。消费者应从正规渠道进行购买,可选择知名度较高的品牌,保证质量和售后服务。

定期维护,提高安全保障

《规范条件》指出,企业应加强经销商管理,督促经销商抵制提高蓄电池电压容量、解除限速等违规篡改行为,为消费者提供规范使用和维护保养知识,并提醒消费者安全使用锂离子蓄电池等蓄电池产品。目前,电动自行车蓄电池使用寿命大概在两三年左右,经过一定年限或者一定里程的使用后,蓄电池会出现容量下降、变形鼓包等情况,消费者应关注蓄电池的健康状况,及时更换新电池,确保使用安全。

“除了蓄电池,整车线路也会因老化情况导致安全隐患,需定期进行检查维护。”杨伟周表示,不少消费者会因蓄电池使用效率下降进行更换,却容易忽视电动自行车的线路配件安全,除了定期检查,可以根据电动车使用情况,适当进行以旧换新,在降低花费的同时提高安全保障。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普遍有以旧换新的优惠政策,依据车辆型号、使用情况,在购买新车时可以抵扣部分费用。

“某些品牌可通过官方App管理电动自行车,实时查看、监测配件、性能情况,也有助于提高电动自行车的安全保障。”许跃庭表示,“使用电动自行车时,一定要正确佩戴符合CCC认证的头盔。”☉本报记者 陈志荣 文/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