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经济日报

吴陆牧

每逢周五,重庆市万州区高梁镇桐槽村村民高智中总是特别高兴,因为这一天是他们村网上“赶集”的日子。

中午12点一过,村口大喇叭传来村党支部书记牟方成的声音:“各位乡亲,大家把山货准备好,检查好品质,提前拿到直播间,下午1点准时开卖……”熟悉的话音刚落,71岁的高智中就赶忙把晾晒好的红薯粉、干笋,以及20个土鸡蛋装进背篓,迈着大步朝牟方成家中走去。

桐槽村是高梁镇最偏远的一个村庄,海拔近1000米。从村里开车到镇上,最快50分钟。过去,为了把自产山货卖出去,村民们经常天不亮就背着农产品出门,走2个多小时山路到镇上集市售卖。去年开始,牟方成开通了自媒体账号,在家门口搭起直播间,固定每周五邀请村民们把自家土特产拿来卖。

高智中走到牟方成家时,院子里已经围坐着10多名前来“赶集”的村民。跟大家打过招呼后,他找了张板凳坐下,一边整理背篓中的山货,一边感慨:“以前卖东西要走几个小时,现在就走10分钟,还不用担心找不到摊位,真是太方便啰。”

小小的院落,村民越来越多,牟方成招呼着大家把带来的山货一一过秤登记。对咸菜、土豆干、腊肉等一些村民自制的食品,他翻看得仔细,边检查边叮嘱:“咱们卖出去的货一定要保证品质,得对消费者负责。”

下午1点,直播间准时开播。

“大家看,这就是村民们今天拿来的货。我们这里的农产品都不用农药,大家放心购买。”面对镜头,牟方成娴熟地吆喝着。开播不到半小时,观看人数超过500人次,土鸡蛋、腊肉、花生等热门农产品一上架就被秒拍。

高智中带来的干笋是第一次出现在直播间。“网友们,大家觉得干笋定价多少合适?”牟方成问。“20块钱一斤。”有网友迅速留言回复。

“不行,这干笋品质好得很,起码要25块。”高智中摇了摇头。

“30块一斤包邮到家。干笋很新鲜,煮炒炖都可以,有喜欢吃的可以买回去尝一尝。”牟方成夹起一片干笋,向网友们展示。很快,高智中的3斤干笋就卖完了。

每卖出一单,桐槽村综合服务专干刘晓莹就会把货品名称和数量抄写在一张纸条上发给村民,当做下次收款的凭证。“上周卖了47元,今天大概也能有100多元的收入。”高智中笑着将纸条小心揣进兜里。

下午3点,直播结束。这场“赶集”,村民们带来的土特产共卖出了2800多元。匆匆吃了几口午饭,牟方成开始对当天卖出的农产品进行打包。突然想起什么的他,回头对正剪辑视频的妻子说:“下次直播前,叫大家多准备点好卖的干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