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經濟日報

吳陸牧

每逢週五,重慶市萬州區高梁鎮桐槽村村民高智中總是特別高興,因爲這一天是他們村網上“趕集”的日子。

中午12點一過,村口大喇叭傳來村黨支部書記牟方成的聲音:“各位鄉親,大家把山貨準備好,檢查好品質,提前拿到直播間,下午1點準時開賣……”熟悉的話音剛落,71歲的高智中就趕忙把晾曬好的紅薯粉、幹筍,以及20個土雞蛋裝進揹簍,邁着大步朝牟方成家中走去。

桐槽村是高梁鎮最偏遠的一個村莊,海拔近1000米。從村裏開車到鎮上,最快50分鐘。過去,爲了把自產山貨賣出去,村民們經常天不亮就揹着農產品出門,走2個多小時山路到鎮上集市售賣。去年開始,牟方成開通了自媒體賬號,在家門口搭起直播間,固定每週五邀請村民們把自家土特產拿來賣。

高智中走到牟方成家時,院子裏已經圍坐着10多名前來“趕集”的村民。跟大家打過招呼後,他找了張板凳坐下,一邊整理揹簍中的山貨,一邊感慨:“以前賣東西要走幾個小時,現在就走10分鐘,還不用擔心找不到攤位,真是太方便囉。”

小小的院落,村民越來越多,牟方成招呼着大家把帶來的山貨一一過秤登記。對鹹菜、土豆乾、臘肉等一些村民自制的食品,他翻看得仔細,邊檢查邊叮囑:“咱們賣出去的貨一定要保證品質,得對消費者負責。”

下午1點,直播間準時開播。

“大家看,這就是村民們今天拿來的貨。我們這裏的農產品都不用農藥,大家放心購買。”面對鏡頭,牟方成嫺熟地吆喝着。開播不到半小時,觀看人數超過500人次,土雞蛋、臘肉、花生等熱門農產品一上架就被秒拍。

高智中帶來的幹筍是第一次出現在直播間。“網友們,大家覺得幹筍定價多少合適?”牟方成問。“20塊錢一斤。”有網友迅速留言回覆。

“不行,這幹筍品質好得很,起碼要25塊。”高智中搖了搖頭。

“30塊一斤包郵到家。幹筍很新鮮,煮炒燉都可以,有喜歡喫的可以買回去嘗一嘗。”牟方成夾起一片幹筍,向網友們展示。很快,高智中的3斤幹筍就賣完了。

每賣出一單,桐槽村綜合服務專幹劉曉瑩就會把貨品名稱和數量抄寫在一張紙條上發給村民,當做下次收款的憑證。“上週賣了47元,今天大概也能有100多元的收入。”高智中笑着將紙條小心揣進兜裏。

下午3點,直播結束。這場“趕集”,村民們帶來的土特產共賣出了2800多元。匆匆喫了幾口午飯,牟方成開始對當天賣出的農產品進行打包。突然想起什麼的他,回頭對正剪輯視頻的妻子說:“下次直播前,叫大家多準備點好賣的幹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