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知道你过去和未来的秘密

文/徐华亮

我有时想,那些不愿动的老人,是不是想冬眠啦?

老人慵懒地蜷在围椅深处,仿佛想以最小的体积将逐渐萎缩的生命安寄于一隅,他们自觉已无关窗外的朝阳或风雨,就连那几度殷红的夕阳,也不再像生命的应景。

如果人生是一场四季,人类可以冬眠,那么只有老人,才能够在人生之冬,放得下一切悲喜。

路过一个敬老院,淡淡的热闹中弥散着隐隐的孤独。院子里的乒乓台旁,挤停着一辆破旧的小汽车,似乎印证着与社会和旧日的联系。从窗户里看进去,简陋的房间晃动着两三个老人的身影,里面传出刘三姐的山歌……

在澳大利亚公路边的服务区,一停车,一位坐着电动轮椅的老人就凑了过来,找我们说话。据司机说,老人八十九岁了,一个人生活,只要不下雨,每天都会到服务区找路人聊天。在户外,也会有一些澳大利亚老人,主动加入中国人的野餐,想感受一下中国家庭的亲情。在地广人稀的澳大利亚,亲情尤显珍贵。

世界上的老年问题越来越值得关注,毕达哥拉斯说地球是圆的,我感觉人生也是圆的,不然为何生命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初始的“幼儿园”。

孩子们的记忆力好,是因为他们不用到杂草堆里找东西。老人的记忆力越来越差,是因为太多的风浪冲刷磨平了大脑的褶皱,又或许是有太多人生杂物梳理不清。

没有了褶皱,也就没有了坎坷,梳理不清楚,就任它们遗失在角落。如果人老得只看得懂《天线宝宝》,那就基本上回归自然了。老人的回归,是经历复杂后重回到更极致的单纯。

“我感觉我的叶子都掉光了。”朋友的母亲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他给我讲了自己每次面对老人的无奈和痛苦。这些老人的记忆萎缩了,他们的遗忘表面上似乎带着平静,实际上内心却有着深深的恐慌。他们能真切地感觉到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远离,从而越来越不知所措。他们甚至无法听懂亲人朋友间的闲聊,只是不停地问:“你们说什么?说什么?”他们会时常念叨我要回家,却又不知道家在哪里。他们常常忘记了很多,甚至有时会像孩子一样找爸爸、妈妈。社会中的记忆,已经完全熄灭,却可能在某一个微小的触点,猛然释放出所有温柔深厚的情感能量。或许只有亲情,才会偶尔闪烁出这一丝断断续续微弱的光亮。

无法阻挡亲人老去的绝望真让人无奈又痛苦,为什么他们要退出生活的中间,去旁观剩余的风景,接受命运的安排?他们为什么要在生命的结尾,还要选择提前失去?难道我们也只能用老去,才能追撵上那一份亲情,只能用怀念递上一份来不及的孝心?如果只靠记忆取暖,就差不多该谢幕了。许多老人踽踽走在社会和时代的角落,貌似与时代再无关联。其实,永远不要轻视老人,不要忽视那些逐渐暗淡的背影,虽然他们啥都没有说,但他们知道你过去和未来的秘密。

回忆又如同柴火,你可以偶尔点燃一根取暖,但是,别忘了生命需要的是太阳。

我还记得那年在印度公交车上,一个黑黑的七八十岁的老人,在车上兜卖水晶,见我是外国人,表现出很想做我的生意的样子,由于我身处一大群当地人中间,也比较紧张,又不了解他们国家对于矿石的法律,怕惹麻烦,也就没有搭理。见我无动于衷,老人也就死了心。到了一个站点,我要下车了,老人轻轻地扯扯我的衣袖,送了我一块大拇指一样粗的水晶矿石当作礼物,眼里满是和蔼的善意。见我收下了,老人显得很高兴,车开了老远,我仍能看见那个黑瘦枯干的身影,在肮脏的后车窗玻璃里面晃动。

这个和善的老人,至今让我难忘。这么多年过去了,有些人,一生不会再见,却能不知不觉渗入骨髓,让我们在回忆中存储下温暖。从这位异国老人身上,我学会了如果生活给我们压力,也不必在意得失,现实可以剥夺很多,只有善意永远强大,不分国籍。

老人生命剩下的部分,全都涌向了老年,其他的部分,似乎遗失在了人生的四季,对人生有太多感受,也就有了宽容和理解,他的世界,早就没有了自怨自艾。

我又有点怀疑他并没有失去,人生中那些珍贵的东西,都被他悄悄带入了老年,在孤独的夜里,一个人偷偷翻看,一个人微动涟漪,一个人暗自神伤,一个人自鸣得意。

或许这个时候,往事会如同惊蛰后的冬眠动物一般,纷纷苏醒,争先恐后钻出记忆的地面。而似乎前方又有什么,带着过往的情感,在等他相见,想再一次与他共情。

这又是一个生机萌动的时刻,老人始终没有说话,他像昔日那样“年轻”地微笑着,似乎从未老去。

或许,生命的老去,有着其他的深意,就像那些冬眠,只是为了埋藏起抵达另一个春天的希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