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滨城时报

照亮受援地区孩子的职业梦想

——记天津市滨海中专副校长李惠良

■ 记者 李棽棽 报道

李惠良和职教中心学生 受访人供图

李惠良,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成人教育中心、滨海中专副校长,现任张家川职业教育中心主任。

2022年8月,李惠良怀揣支援西部教育的梦想,肩负着组织赋予的职责使命,跨越千里,来到大西北的这片阿阳大地——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从此开启了他的援甘之旅。李惠良担任天津援甘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张家川职业教育中心主任,他带领帮扶团队投身少数民族职教事业,以微光笃行照亮张家川职教中心孩子的职业梦想,奏响津甘两地教育合作的“交响曲”。

教育情怀铸就帮扶初心

国家“组团式”帮扶工作启动后,李惠良带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决然地踏上帮扶张家川县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征程。他深知,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的根本,是孩子们走向未来的关键。“帮扶工作一定要从张家川县县情和张家川职教中心校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走出一条适合张家川职教中心的办学之路。”李惠良下定决心,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到张家川职教中心后,为给学校精准“把脉”,李惠良利用半年多的时间进行调研,不仅走遍15个乡镇进行家访,还通过召开座谈会、听课、走进班级等方式深入了解学校各方面情况,完成调研报告。报告汇总了张家川职教中心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天津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和优势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工作思路,为开展帮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无私奉献诠释帮扶精神

在张家川职教中心的日子里,李惠良始终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一心扑在帮扶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大爱无疆的精神。他说:“张家川就是我的第二故乡,帮扶团队必将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做好帮扶工作,为张家川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他吃住在学校,常常加班加点工作至深夜;他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选择与当地师生共度每一个难忘的日子;他积极协调资源,为张家川职教中心教育事业发展争取更多的支持;他组织天津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参与线上教学交流和培训活动,提升张家川职教中心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他的无私奉献,让张家川职教中心的师生们感受到了来自天津滨海新区的温暖与关爱。

同心协力彰显帮扶成效

在李惠良的领导下,张家川职业教育中心的全体教职员工同心协力、踔厉奋发,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技能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学校去年在职教高考中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本科上线9人,赴俄留学11人,专科录取率100%。在学生技能大赛中,市级学生技能大赛获奖率由之前的58%提升至现在的85.5%;省级学生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实现两连增,再创学校历史新高。2023年,学校获得教育教学综合质量考核全县一等奖。这些成绩为学校师生带来了信心和希望,让他们看到了职业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

在教学方面,李惠良坚持“带土移植”,立足张家川县县情和张家川职教中心校情,把天津的优质教学理念、办学经验、教学方法、教育资源传递给张家川职教中心,探索出一套教育帮扶方案。他制定跟岗学习、师徒结对、教师培训等多项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措施,深入推进“名师工作室”和专业教师团队建设,实施“青蓝工程”,签订师带徒协议,通过指导上课、教写教案、传授教法等方法,帮助学校青年教师拓宽视野、更新观念,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为学校打造了一支留得住、教得好、带不走的骨干教师队伍。

展望未来续写帮扶新篇章

李惠良聚焦学校发展需求,搭建起津甘两地资源共享、人才共育、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组织全校教师积极与天津职业教育同仁沟通交流,对“三教”改革、专业发展、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等职教重点工作进行研讨,通过教学和发展理念的交流碰撞,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东西部协作;探索完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均衡发展;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对口帮扶学校资源,充分利用天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携手张家川职教中心开展课程思政专题线上交流、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讲座活动、德育教育系列活动等,为张家川职业教育注入新鲜活力。

由于帮扶成效显著、工作成绩突出,李惠良被评为张家川县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天水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先进个人、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李惠良并没有停下脚步,他深知,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续努力和投入。他说:“我将继续发挥挂职干部桥梁作用,把张家川县职业教育事业逐渐融入全国职业教育发展大局之中,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他的无私奉献和取得的成绩将永远铭刻在张家川县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史册上,成为两地人民情谊的见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