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濱城時報

照亮受援地區孩子的職業夢想

——記天津市濱海中專副校長李惠良

■ 記者 李棽棽 報道

李惠良和職教中心學生 受訪人供圖

李惠良,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港成人教育中心、濱海中專副校長,現任張家川職業教育中心主任。

2022年8月,李惠良懷揣支援西部教育的夢想,肩負着組織賦予的職責使命,跨越千里,來到大西北的這片阿陽大地——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從此開啓了他的援甘之旅。李惠良擔任天津援甘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張家川職業教育中心主任,他帶領幫扶團隊投身少數民族職教事業,以微光篤行照亮張家川職教中心孩子的職業夢想,奏響津甘兩地教育合作的“交響曲”。

教育情懷鑄就幫扶初心

國家“組團式”幫扶工作啓動後,李惠良帶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與執着,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毅然決然地踏上幫扶張家川縣職業教育事業發展的征程。他深知,教育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進步的根本,是孩子們走向未來的關鍵。“幫扶工作一定要從張家川縣縣情和張家川職教中心校情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地走出一條適合張家川職教中心的辦學之路。”李惠良下定決心,爲少數民族教育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來到張家川職教中心後,爲給學校精準“把脈”,李惠良利用半年多的時間進行調研,不僅走遍15個鄉鎮進行家訪,還通過召開座談會、聽課、走進班級等方式深入瞭解學校各方面情況,完成調研報告。報告彙總了張家川職教中心辦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結合天津職業教育發展的特點和優勢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和工作思路,爲開展幫扶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無私奉獻詮釋幫扶精神

在張家川職教中心的日子裏,李惠良始終發揚無私奉獻的精神,一心撲在幫扶工作中,用實際行動詮釋着大愛無疆的精神。他說:“張家川就是我的第二故鄉,幫扶團隊必將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擔當做好幫扶工作,爲張家川職業教育事業發展貢獻我們的力量。”

他喫住在學校,常常加班加點工作至深夜;他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選擇與當地師生共度每一個難忘的日子;他積極協調資源,爲張家川職教中心教育事業發展爭取更多的支持;他組織天津的優秀教育工作者參與線上教學交流和培訓活動,提升張家川職教中心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他的無私奉獻,讓張家川職教中心的師生們感受到了來自天津濱海新區的溫暖與關愛。

同心協力彰顯幫扶成效

在李惠良的領導下,張家川職業教育中心的全體教職員工同心協力、踔厲奮發,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和學生的技能水平都得到了顯著提升,學校去年在職教高考中取得了歷史最好成績,本科上線9人,赴俄留學11人,專科錄取率100%。在學生技能大賽中,市級學生技能大賽獲獎率由之前的58%提升至現在的85.5%;省級學生技能大賽一、二、三等獎實現兩連增,再創學校歷史新高。2023年,學校獲得教育教學綜合質量考覈全縣一等獎。這些成績爲學校師生帶來了信心和希望,讓他們看到了職業教育事業的美好未來。

在教學方面,李惠良堅持“帶土移植”,立足張家川縣縣情和張家川職教中心校情,把天津的優質教學理念、辦學經驗、教學方法、教育資源傳遞給張家川職教中心,探索出一套教育幫扶方案。他制定跟崗學習、師徒結對、教師培訓等多項師資隊伍建設規劃措施,深入推進“名師工作室”和專業教師團隊建設,實施“青藍工程”,簽訂師帶徒協議,通過指導上課、教寫教案、傳授教法等方法,幫助學校青年教師拓寬視野、更新觀念,變“輸血式”幫扶爲“造血式”幫扶,爲學校打造了一支留得住、教得好、帶不走的骨幹教師隊伍。

展望未來續寫幫扶新篇章

李惠良聚焦學校發展需求,搭建起津甘兩地資源共享、人才共育、互利共贏的合作平臺,組織全校教師積極與天津職業教育同仁溝通交流,對“三教”改革、專業發展、人才培養、師資建設等職教重點工作進行研討,通過教學和發展理念的交流碰撞,深入推進職業教育東西部協作;探索完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促進學生理論知識與技能水平均衡發展;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和對口幫扶學校資源,充分利用天津職業教育資源優勢,攜手張家川職教中心開展課程思政專題線上交流、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培訓講座活動、德育教育系列活動等,爲張家川職業教育注入新鮮活力。

由於幫扶成效顯著、工作成績突出,李惠良被評爲張家川縣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天水市中等職業學校技能大賽先進個人、甘肅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李惠良並沒有停下腳步,他深知,推動教育事業發展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需要持續努力和投入。他說:“我將繼續發揮掛職幹部橋樑作用,把張家川縣職業教育事業逐漸融入全國職業教育發展大局之中,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他的無私奉獻和取得的成績將永遠銘刻在張家川縣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史冊上,成爲兩地人民情誼的見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