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吕梁日报

孕妈需掌握的超声知识

□ 杨晋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讲究生育质量,重视优生优育。那么怀孕期间宝妈要了解胎儿情况,选择超声是最简单直接的方式,与此同时临床大夫也需要通过超声的结果来对孕妇下一步产检做出指导。在超声运用越来越广泛的同时,疑问也就越来越多,下面就产检期间有关超声的一些疑问做出解答。

疑问一:怀孕做彩超有辐射吗?做多了会不会影响孩子?答案是,不会的。从原理上讲,B超是一种声波传导,不存在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它可以帮助医生看清胎宝宝的发育状况,直观、清晰地掌握胎儿的生长。这种声波对人体组织没有什么伤害。目前国内或国际上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用超声诊断对胎儿或母体健康有影响。宝妈不必对孕期的B超检查产生恐惧心理,只要遵照医嘱,按时进行超声检查即可。

疑问二:怀孕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检查?该做几次彩超呢?现在临床上公认的孕期必做的超声检查有以下5次:

(1)孕7—8周:孕早期B超检查,判断胚胎是否在宫内,是否有胎心搏动,明确孕周,明确妊娠囊数目(单胎、双胎、三胎等),如果为多胎,要确定绒毛膜性和羊膜性,此外检查子宫是否有先天发育的异常以及双侧附件情况。如果孕早期有出血、腹痛等情况,及时就诊检查。

(2)孕11—“13+6”周(顶臀径在4.5—8.4cm间):NT(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超声检查。有研究数据表明,此时期通过查颈部NT厚度,同时结合唐氏筛查,胎儿先天愚型的检出率可高达80%以上。有专家把这一次产检叫做“早孕期筛查”,在测量NT的同时,还会对胎儿的基本结构进行筛查,从而排除一些重大畸形。所以专家主张,即使错过了NT的时间或者想用更高级别的无创来检出先天愚型,也应该去医院做早孕期筛查,避免耽误一些重大畸形的早期检出。经验所得,这一次检查最佳时间为13周左右,即不会超出筛查范围,对胎儿结构的观察也比较满意。

(3)孕21—“24+6”周:大排畸检查,这是对胎儿全身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检查,也是最重要的一次。能检出大多数的胎儿畸形,如颜面部、四肢、大脑、内脏器官、心脏以及体表的一些重大畸形。六大致死畸形是这一次超声必须排除的重点。大排畸的最佳孕周为22到23周,如果孕妈体型胖,腹壁脂肪层厚的话可以适当放大一周,从而达到更好的筛查效果。因为大排畸检查项目多,耗时长,所以大部分医院需要宝妈提前去预约排队,以免排不上错过产检。

(4)孕28—32周:晚孕早期补充筛查,作为大排畸的补充,观察胎儿是否有一些后发的结构异常,与此同时还会观察胎位、做胎儿生长发育评估,检查胎盘位置、查验胎儿是否有生长受限、羊水及脐带异常等情况。

(5)孕36—40周:这时候要查看胎儿的体位,测量胎儿的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等数据评估胎儿的大小,查看胎盘位置、成熟度等评估胎盘老化情况,查看脐带血流、脐带绕颈情况、羊水量等,通过这些一系列数据分析孕晚期的整体情况和分娩条件,为规划宝宝的出生、保障孕妇的安全做好准备。

以上5次产检只是基础,是必须要做的,这是针对各项指标正常的孕妇。当前临床常规建议早、中孕期产前频率为一个月一次,进30周后产检频率为2周一次,37周以后临产时,频率为1周一次,以便及时观察胎儿的各项指标,从而提高胎儿的出生质量。如有特殊情况,可能还需要增加检查,比如说:有反复胎停史的、有过流产史怀疑宫颈机能不全的、有糖尿病或者高血压需要观察胎儿发育情况的、多胎妊娠需要观察胎儿发育情况(特别是单绒毛膜性需要预防双胎输血综合征)、胎儿或者附属结构某项指标异常或者接近临界值需要密切观察的等等。

疑问三:大排畸超声报告上提示心脏超声进一步检查,是我的宝宝有问题让继续检查吗?如果大排畸报告只是单纯提示让做胎儿心脏超声,那就是常规建议,可以先不用紧张,如果已经发现了胎儿心脏的异常,报告上会提示的。先天心脏畸形是胎儿最常见畸形之一,发生率为0.8%—1%,位于新生儿出生缺陷首位,也是导致流产、胎儿宫内死亡及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将胎儿心脏超声列入常规产检,胎儿心脏超声检查要求严格,有别于大排畸中进行的胎儿心脏超声筛查。此项检查是针对胎儿心脏的专项检查,对心脏的细节评估更精准,包括心脏解剖结构、心脏节律及心功能的全面评估,属于产前诊断范畴。国内大部分医院将心脏超声放在大排畸之后,即22—24周左右来完成,也有医院建议26周左右做。建议所有孕妇在适宜孕周至少接受一次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若无条件,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强烈建议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比如孕妇年龄大于35周岁、孕妇患有先心病、曾有异常妊娠史、孕早期服用过致畸可疑药物或者接触过可疑致畸物质、孕妇患有各种类型糖尿病、结缔组织病、胎儿染色体异常、胎儿大排畸可疑心脏异常、胎儿心脏以外其他结构异常等等。

(作者单位:柳林县人民医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