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呂梁日報

孕媽需掌握的超聲知識

□ 楊晉

隨着人們健康意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講究生育質量,重視優生優育。那麼懷孕期間寶媽要了解胎兒情況,選擇超聲是最簡單直接的方式,與此同時臨牀大夫也需要通過超聲的結果來對孕婦下一步產檢做出指導。在超聲運用越來越廣泛的同時,疑問也就越來越多,下面就產檢期間有關超聲的一些疑問做出解答。

疑問一:懷孕做彩超有輻射嗎?做多了會不會影響孩子?答案是,不會的。從原理上講,B超是一種聲波傳導,不存在電離輻射和電磁輻射,它可以幫助醫生看清胎寶寶的發育狀況,直觀、清晰地掌握胎兒的生長。這種聲波對人體組織沒有什麼傷害。目前國內或國際上沒有任何證據證明,用超聲診斷對胎兒或母體健康有影響。寶媽不必對孕期的B超檢查產生恐懼心理,只要遵照醫囑,按時進行超聲檢查即可。

疑問二:懷孕了從什麼時候開始檢查?該做幾次彩超呢?現在臨牀上公認的孕期必做的超聲檢查有以下5次:

(1)孕7—8周:孕早期B超檢查,判斷胚胎是否在宮內,是否有胎心搏動,明確孕周,明確妊娠囊數目(單胎、雙胎、三胎等),如果爲多胎,要確定絨毛膜性和羊膜性,此外檢查子宮是否有先天發育的異常以及雙側附件情況。如果孕早期有出血、腹痛等情況,及時就診檢查。

(2)孕11—“13+6”周(頂臀徑在4.5—8.4cm間):NT(胎兒頸項透明層厚度)超聲檢查。有研究數據表明,此時期通過查頸部NT厚度,同時結合唐氏篩查,胎兒先天愚型的檢出率可高達80%以上。有專家把這一次產檢叫做“早孕期篩查”,在測量NT的同時,還會對胎兒的基本結構進行篩查,從而排除一些重大畸形。所以專家主張,即使錯過了NT的時間或者想用更高級別的無創來檢出先天愚型,也應該去醫院做早孕期篩查,避免耽誤一些重大畸形的早期檢出。經驗所得,這一次檢查最佳時間爲13周左右,即不會超出篩查範圍,對胎兒結構的觀察也比較滿意。

(3)孕21—“24+6”周:大排畸檢查,這是對胎兒全身一次最系統最全面的檢查,也是最重要的一次。能檢出大多數的胎兒畸形,如顏面部、四肢、大腦、內臟器官、心臟以及體表的一些重大畸形。六大致死畸形是這一次超聲必須排除的重點。大排畸的最佳孕周爲22到23周,如果孕媽體型胖,腹壁脂肪層厚的話可以適當放大一週,從而達到更好的篩查效果。因爲大排畸檢查項目多,耗時長,所以大部分醫院需要寶媽提前去預約排隊,以免排不上錯過產檢。

(4)孕28—32周:晚孕早期補充篩查,作爲大排畸的補充,觀察胎兒是否有一些後發的結構異常,與此同時還會觀察胎位、做胎兒生長發育評估,檢查胎盤位置、查驗胎兒是否有生長受限、羊水及臍帶異常等情況。

(5)孕36—40周:這時候要查看胎兒的體位,測量胎兒的雙頂徑、頭圍、腹圍、股骨長等數據評估胎兒的大小,查看胎盤位置、成熟度等評估胎盤老化情況,查看臍帶血流、臍帶繞頸情況、羊水量等,通過這些一系列數據分析孕晚期的整體情況和分娩條件,爲規劃寶寶的出生、保障孕婦的安全做好準備。

以上5次產檢只是基礎,是必須要做的,這是針對各項指標正常的孕婦。當前臨牀常規建議早、中孕期產前頻率爲一個月一次,進30周後產檢頻率爲2週一次,37周以後臨產時,頻率爲1週一次,以便及時觀察胎兒的各項指標,從而提高胎兒的出生質量。如有特殊情況,可能還需要增加檢查,比如說:有反覆胎停史的、有過流產史懷疑宮頸機能不全的、有糖尿病或者高血壓需要觀察胎兒發育情況的、多胎妊娠需要觀察胎兒發育情況(特別是單絨毛膜性需要預防雙胎輸血綜合徵)、胎兒或者附屬結構某項指標異常或者接近臨界值需要密切觀察的等等。

疑問三:大排畸超聲報告上提示心臟超聲進一步檢查,是我的寶寶有問題讓繼續檢查嗎?如果大排畸報告只是單純提示讓做胎兒心臟超聲,那就是常規建議,可以先不用緊張,如果已經發現了胎兒心臟的異常,報告上會提示的。先天心臟畸形是胎兒最常見畸形之一,發生率爲0.8%—1%,位於新生兒出生缺陷首位,也是導致流產、胎兒宮內死亡及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將胎兒心臟超聲列入常規產檢,胎兒心臟超聲檢查要求嚴格,有別於大排畸中進行的胎兒心臟超聲篩查。此項檢查是針對胎兒心臟的專項檢查,對心臟的細節評估更精準,包括心臟解剖結構、心臟節律及心功能的全面評估,屬於產前診斷範疇。國內大部分醫院將心臟超聲放在大排畸之後,即22—24周左右來完成,也有醫院建議26周左右做。建議所有孕婦在適宜孕周至少接受一次胎兒超聲心動圖檢查。若無條件,對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婦強烈建議進行胎兒超聲心動圖檢查,比如孕婦年齡大於35週歲、孕婦患有先心病、曾有異常妊娠史、孕早期服用過致畸可疑藥物或者接觸過可疑致畸物質、孕婦患有各種類型糖尿病、結締組織病、胎兒染色體異常、胎兒大排畸可疑心臟異常、胎兒心臟以外其他結構異常等等。

(作者單位:柳林縣人民醫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