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解放軍報

安徽省蕭縣村民王亞東一家接力爲烈士守墓70餘載——

一面之緣三代情牽

■本報特約通訊員 段豔梅

自打過了清明節,來祭掃烈士墓的人沒那麼多了。安徽省蕭縣張莊寨鎮丁莊村村民王亞東還是經常會來墓地看看,擦拭墓碑、清理雜草。

“娘走之前叮囑過,賴爺爺是我們的親人,我們一定要守好他、護好他。”王亞東說。

王亞東口中的“賴爺爺”名叫賴峯,是一位與王亞東的外祖父王長治、母親王素玲只見過一面的烈士。

1948年12月,正值淮海戰役進入第三階段,華東野戰軍即將在距丁莊村三公里的魏樓,對杜聿明集團發起總攻。

一天下午,5位解放軍來到王長治家中,他們都是王長治的弟弟王保哲的戰友,其中一位便是賴峯。賴峯告訴王長治,王保哲因爲負傷,正在山東臨沂住院。聽說部隊行軍路過丁莊村,他特地託戰友到家裏看看。

兄弟的戰友來家中看望,讓王長治一家人非常高興。王長治的女兒王素玲當時12歲,覺得解放軍叔叔“就像親叔叔一樣”。

戰事緊張,賴峯一行人與他們見過面後匆匆離去,直奔魏樓參加戰鬥。就在那次戰鬥中,賴峯爲掩護戰友,壯烈犧牲。消息傳來,王長治萬分悲痛:“賴兄弟是廣東人,在這兒無親無故,我們就是他的親人。”他找到部隊休整地,申請安葬賴峯烈士。經部隊同意,王長治用家裏僅有的一車小麥換回一口棺木,將烈士安葬在自家田地裏。

此後,王長治一直悉心照看烈士墓,每次祭掃,王素玲也總會跟在父親身邊。1960年,王長治因病去世,臨終前將照看烈士墓的任務交給王素玲。

寒來暑往,歲歲年年。爲賴峯烈士墓添上厚土、栽下青松,立起墓碑、刻上祭文……王素玲牢記父親囑託,悉心守護着烈士墓。

王素玲讓兒子、兒媳都稱呼賴峯爲爺爺,並想方設法尋找賴峯的親人。2009年,王素玲終於聯繫到烈士的遺腹子、如今定居上海的賴憶淮。年過花甲的賴憶淮趕到丁莊村,站在父親的墓前,熱淚縱橫。“母親爲我取名憶淮,就是要我牢牢記住在淮海戰役中犧牲的父親。這麼多年來,一直是老姐姐替我盡孝心。老姐姐一家人,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此後,王素玲經常讓兒子王亞東拍幾張照片,發給“憶淮舅舅”。照片中,有新描好祭文的墓碑,有碑前愈加蒼翠的松柏,有周邊羣衆和學生祭奠緬懷的場景……

去年清明節前夕,86歲的王素玲從住院的醫院專門趕回老家,最後一次爲烈士掃墓,不久便因病離世。臨終前,她叮囑兒子王亞東:“你賴峯爺爺是咱的親人,咱家人要世世代代守好他……”

“愧之榮名悲淮海,願將血淚灑同仁。”輕撫碑上的刻字,王亞東心意堅定:“我肯定守好。以後,還會讓我的孩子繼續守。”

上圖:王亞東(右)爲後輩講述烈士生平。段豔梅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