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解放军报

安徽省萧县村民王亚东一家接力为烈士守墓70余载——

一面之缘三代情牵

■本报特约通讯员 段艳梅

自打过了清明节,来祭扫烈士墓的人没那么多了。安徽省萧县张庄寨镇丁庄村村民王亚东还是经常会来墓地看看,擦拭墓碑、清理杂草。

“娘走之前叮嘱过,赖爷爷是我们的亲人,我们一定要守好他、护好他。”王亚东说。

王亚东口中的“赖爷爷”名叫赖峰,是一位与王亚东的外祖父王长治、母亲王素玲只见过一面的烈士。

1948年12月,正值淮海战役进入第三阶段,华东野战军即将在距丁庄村三公里的魏楼,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

一天下午,5位解放军来到王长治家中,他们都是王长治的弟弟王保哲的战友,其中一位便是赖峰。赖峰告诉王长治,王保哲因为负伤,正在山东临沂住院。听说部队行军路过丁庄村,他特地托战友到家里看看。

兄弟的战友来家中看望,让王长治一家人非常高兴。王长治的女儿王素玲当时12岁,觉得解放军叔叔“就像亲叔叔一样”。

战事紧张,赖峰一行人与他们见过面后匆匆离去,直奔魏楼参加战斗。就在那次战斗中,赖峰为掩护战友,壮烈牺牲。消息传来,王长治万分悲痛:“赖兄弟是广东人,在这儿无亲无故,我们就是他的亲人。”他找到部队休整地,申请安葬赖峰烈士。经部队同意,王长治用家里仅有的一车小麦换回一口棺木,将烈士安葬在自家田地里。

此后,王长治一直悉心照看烈士墓,每次祭扫,王素玲也总会跟在父亲身边。1960年,王长治因病去世,临终前将照看烈士墓的任务交给王素玲。

寒来暑往,岁岁年年。为赖峰烈士墓添上厚土、栽下青松,立起墓碑、刻上祭文……王素玲牢记父亲嘱托,悉心守护着烈士墓。

王素玲让儿子、儿媳都称呼赖峰为爷爷,并想方设法寻找赖峰的亲人。2009年,王素玲终于联系到烈士的遗腹子、如今定居上海的赖忆淮。年过花甲的赖忆淮赶到丁庄村,站在父亲的墓前,热泪纵横。“母亲为我取名忆淮,就是要我牢牢记住在淮海战役中牺牲的父亲。这么多年来,一直是老姐姐替我尽孝心。老姐姐一家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此后,王素玲经常让儿子王亚东拍几张照片,发给“忆淮舅舅”。照片中,有新描好祭文的墓碑,有碑前愈加苍翠的松柏,有周边群众和学生祭奠缅怀的场景……

去年清明节前夕,86岁的王素玲从住院的医院专门赶回老家,最后一次为烈士扫墓,不久便因病离世。临终前,她叮嘱儿子王亚东:“你赖峰爷爷是咱的亲人,咱家人要世世代代守好他……”

“愧之荣名悲淮海,愿将血泪洒同仁。”轻抚碑上的刻字,王亚东心意坚定:“我肯定守好。以后,还会让我的孩子继续守。”

上图:王亚东(右)为后辈讲述烈士生平。段艳梅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