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阳泉日报

西南舁乡

逐梦“绿富美” 好风景里孕育新发展

村干部为果树疏花

清石台村代家庄“村晚”

“五一”假期刚过,郊区西南舁乡清石台村就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访客”——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鲁家村党委书记、安吉乡村振兴产业促进会会长朱仁斌及多位“乡村设计师”。“自从咱们2月份签了战略合作协议,线上见面的次数不少,这次总算把你们盼来了。整个团队驻村来给我们实地指导,乡村建设的方向错不了。”清石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耀忠高兴得合不拢嘴。王耀忠所说的战略合作协议,源于鲁家村发起的“百村共建”计划——联手全国100个村、因地制宜推广“鲁家村”模式,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清石台村与鲁家村的“牵手”,是西南舁乡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写照。近年来,西南舁乡坚持党建引领、民生为本,深入挖掘当地优势资源,围绕打造有产业、有环境、有治理、有幸福的“四有乡镇”目标,大力培育“特”“优”农业,持续推动工业绿色转型、乡村旅游全域发展,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西南舁乡在逐梦“绿富美”的征途中门门争优不停步,好风景里正孕育着新发展。

勇革新

传统产业“新枝”劲发

市星火金源工贸有限公司作为西南舁乡引进的重点企业之一,于2016年落户西南舁村。2018年,年产30万吨活性氧化钙生产线投产运营;2021年,公司成为山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销售额实现2.45亿元;今年,公司二期扩建项目——年产20万吨优质氧化钙生产线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新引进的回转窑技术将引领企业向新、向绿发展。

“乡里像市星火金源工贸有限公司一样的企业正在逐渐增多。2023年,全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近1.0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2亿元。”一见面,西南舁乡党委书记王贵珠就报了这个喜讯。

氧化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石灰。前些年,石灰生产是污染物排放的重点行业,人们印象中的石灰生产企业大多会白茫茫一片,空气中充斥着粉尘。“石灰生产、耐火产业曾是西南舁乡的传统支柱产业,对全乡的经济发展贡献不小,但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境。经济新常态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这类企业怎么办?一关了之或者不管不顾,不可取。立足实际、找准短板和痛点,通过科技革新,促进传统支柱产业在转型升级中脱胎换骨是关键。”谈及传统产业发展,王贵珠说。

招大引强、重组兼并、智能化改造……痛定思痛后,西南舁乡淘汰落后产能、改变传统行业整体层次的举措频出。一个个厂区正由过去的“灰头土脸”向现代化的“一尘不染”转变,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传统产业“新枝”劲发。

闯新路

做优做精“土特产”文章

提起西南舁乡的特色农产品,苹果早已名声在外。因地处晋东丘陵地带、土层有机质含量高、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较长等,早在20世纪50年代西南舁乡就开始发展苹果种植产业。近年来,西南舁乡深挖土壤富硒优势,加大富硒苹果种植面积,把“特”“优”苹果种植产业作为发展农业产业的“重头戏”来抓,接续打造万亩无公害果品基地。但受果农老龄化、果树树龄老、果树品种老等因素制约,近几年西南舁乡苹果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苹果之乡’是俺们乡的金招牌,产业发展中出现了问题咱不能回避,靶向发力、补齐短板,势在必行。”西南舁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路洋看得很透。

今年一开春,西南舁乡在市、区农业农村部门的牵线搭桥下,深化与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合作,将果园技术托管范围进一步扩大。“去年,我们将大西庄村、五里庄村、西南舁村3个村的果园列入试点片区,交由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技术团队技术托管。几个试点村的果园技术服务标准逐步规范,果品的产量和质量有了一定提升。”西南舁乡果树站站长杨泽元介绍,“今年,全乡又有四五个村的果园加入试点行列,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技术团队继续开展‘一园一策’的技术支持,新技术精准地‘滴灌’到了更多果园。做好托管果园的日常技术服务外,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技术团队还为乡里推进老旧果园升级改造、富硒苹果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提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将引进华硕、秦脆、维纳斯黄金、爱妃等品种,合理优化早、中、晚熟品种果树栽种比例,保证未来果品错峰上市,为近600亩果园‘大换血’。”

在农产品生产环节补短板还不够,做优做精“土特产”文章,西南舁乡亟须破解农产品卖难问题。今年3月,路洋主动联系市、区商务局有关负责人,带领由乡果树站站长、农业企业代表、村干部组成的小分队开始为乡里的“土特产”跑市场。精心选品、升级包装、完善售后服务……功夫不负有心人,西南舁乡与多家超市结起“共赢联盟”,让好产品加速变现。4月起,山西名优特产展销体验中心、阳泉华龙商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多家门店、郊区九洲生活超市等陆续上架了苹果脆片、蜂蜜、杂粮等一批舁上“土特产”,初步搭建起了农商互联互通的长效合作机制。

乡村游

“唱”响乡村振兴“好戏”

文艺表演队绕村巡游,将精心排练的锣鼓、秧歌、大头娃娃等表演带给观众;剧场里铺一块红地毯,音箱一响,“村晚”演出就开场,乡村“草根”明星各显其能,用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向游客展示新时代农民的风采……前不久,清石台村代家庄传统庙会从早热闹到晚,小村日接待游客量接近2000人次。

5月12日,咀子上村第十届山楂花文化旅游节启幕,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展、特色农产品展销精彩不断,为小村引来了一拨又一拨游客。到了饭点,咀子上村的农家乐家家食客盈门,活动期间推出的惠民套餐,让奔着豆汤、红稠饭、时令野菜等农家美食而来的游客感觉诚意满满。

临近“七一”,专程来大西庄村接受红色教育的游客又多了起来。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党史教育基地——大西庄“六·一五”惨案遗址,游客参观土窑洞、地道、红色历史展室等,通过一张张照片、一段段文字,了解1945年发生在这里的真实事件。“我们组织村民自编自导了情景剧《牢记血泪史 勿忘民族恨》,游客提前预约就能观看。这几年,每年来村里接受红色教育的游客少说也有1万人次。乡村游成了村里的一张新名片。”大西庄村党总支副书记史俊英说。

近年来,乡村旅游产业已成为西南舁乡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唱”响了乡村振兴的一台“好戏”。西南舁乡充分发挥乡村旅游产业联合党委作用,通过资源共享、优势共享、渠道共享,积极探索“舁上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让舁上非遗、舁上美食、舁上采摘等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基调,打响舁上文旅品牌。王贵珠说,去年以来,他们深度挖掘多项市、区级非遗项目,打造非遗工坊,努力提升全域旅游格调;围绕“吃、住、行、游、购、娱”要素,不断完善乡村民宿、农家乐、休闲设施等旅游配套;整合农耕文化、研学体验、休闲采摘等精品旅游线路,完成20个精品采摘园挂牌和地图标注,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变“流量”为“留量”,西南舁乡乡村旅游产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王贵珠说:“守着好风景、壮大好产业,就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实践。我们要扎扎实实打好人居环境整治、配套设施建设、乡土文化挖掘的基础,更加开放地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加快引入新业态,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力争让乡村旅游产业一年四季花开不败。”(郭鑫璐)

【乡镇干部话振兴】

让关键变量成高质量发展新增量

西南舁乡党委书记 王贵珠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发展。今年,我们将深入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锚定目标任务,下足“绣花功夫”,让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量。

我们将抓牢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的机遇,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推进高质量发展。我们鼓励四个产业联合党委发挥带头作用,整合全乡旅游资源,积极构建全乡全域旅游新格局;进一步开发苹果脯、红薯脯、西红柿酱等特色产品,积极对接超市、集贸市场、线上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改造老旧果园1000亩,引进瑞香红、维纳斯黄金、秦脆等品种,打造8个标准化苹果种植基地;重点扶持五里庄村蛋鸡养殖、孔南庄村羊肚菌种植、西南舁村良种繁育基地等项目。

与此同时,我们将持续推动二产转型升级,全力打造耐火烧成园区,融入全区发展大盘;做好巩固衔接工作,重点监测脱贫户产业就业、收入变化、就学就医,做到快速反应、精准帮扶、动态清零;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