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陽泉日報

西南舁鄉

逐夢“綠富美” 好風景裏孕育新發展

村幹部爲果樹疏花

清石臺村代家莊“村晚”

“五一”假期剛過,郊區西南舁鄉清石臺村就迎來了一批特殊的“訪客”——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魯家村黨委書記、安吉鄉村振興產業促進會會長朱仁斌及多位“鄉村設計師”。“自從咱們2月份簽了戰略合作協議,線上見面的次數不少,這次總算把你們盼來了。整個團隊駐村來給我們實地指導,鄉村建設的方向錯不了。”清石臺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王耀忠高興得合不攏嘴。王耀忠所說的戰略合作協議,源於魯家村發起的“百村共建”計劃——聯手全國100個村、因地制宜推廣“魯家村”模式,變綠水青山爲金山銀山。

清石臺村與魯家村的“牽手”,是西南舁鄉學習借鑑“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生動寫照。近年來,西南舁鄉堅持黨建引領、民生爲本,深入挖掘當地優勢資源,圍繞打造有產業、有環境、有治理、有幸福的“四有鄉鎮”目標,大力培育“特”“優”農業,持續推動工業綠色轉型、鄉村旅遊全域發展,常態化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西南舁鄉在逐夢“綠富美”的征途中門門爭優不停步,好風景里正孕育着新發展。

勇革新

傳統產業“新枝”勁發

市星火金源工貿有限公司作爲西南舁鄉引進的重點企業之一,於2016年落戶西南舁村。2018年,年產30萬噸活性氧化鈣生產線投產運營;2021年,公司成爲山西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銷售額實現2.45億元;今年,公司二期擴建項目——年產20萬噸優質氧化鈣生產線項目建設進度加快,新引進的迴轉窯技術將引領企業向新、向綠髮展。

“鄉里像市星火金源工貿有限公司一樣的企業正在逐漸增多。2023年,全鄉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完成近1.02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22億元。”一見面,西南舁鄉黨委書記王貴珠就報了這個喜訊。

氧化鈣,就是人們常說的生石灰。前些年,石灰生產是污染物排放的重點行業,人們印象中的石灰生產企業大多會白茫茫一片,空氣中充斥着粉塵。“石灰生產、耐火產業曾是西南舁鄉的傳統支柱產業,對全鄉的經濟發展貢獻不小,但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環境。經濟新常態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這類企業怎麼辦?一關了之或者不管不顧,不可取。立足實際、找準短板和痛點,通過科技革新,促進傳統支柱產業在轉型升級中脫胎換骨是關鍵。”談及傳統產業發展,王貴珠說。

招大引強、重組兼併、智能化改造……痛定思痛後,西南舁鄉淘汰落後產能、改變傳統行業整體層次的舉措頻出。一個個廠區正由過去的“灰頭土臉”向現代化的“一塵不染”轉變,企業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傳統產業“新枝”勁發。

闖新路

做優做精“土特產”文章

提起西南舁鄉的特色農產品,蘋果早已名聲在外。因地處晉東丘陵地帶、土層有機質含量高、晝夜溫差大、光照時間較長等,早在20世紀50年代西南舁鄉就開始發展蘋果種植產業。近年來,西南舁鄉深挖土壤富硒優勢,加大富硒蘋果種植面積,把“特”“優”蘋果種植產業作爲發展農業產業的“重頭戲”來抓,接續打造萬畝無公害果品基地。但受果農老齡化、果樹樹齡老、果樹品種老等因素制約,近幾年西南舁鄉蘋果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蘋果之鄉’是俺們鄉的金招牌,產業發展中出現了問題咱不能迴避,靶向發力、補齊短板,勢在必行。”西南舁鄉黨委副書記、鄉長路洋看得很透。

今年一開春,西南舁鄉在市、區農業農村部門的牽線搭橋下,深化與山西農業大學果樹研究所合作,將果園技術託管範圍進一步擴大。“去年,我們將大西莊村、五里莊村、西南舁村3個村的果園列入試點片區,交由山西農業大學果樹研究所技術團隊技術託管。幾個試點村的果園技術服務標準逐步規範,果品的產量和質量有了一定提升。”西南舁鄉果樹站站長楊澤元介紹,“今年,全鄉又有四五個村的果園加入試點行列,山西農業大學果樹研究所技術團隊繼續開展‘一園一策’的技術支持,新技術精準地‘滴灌’到了更多果園。做好託管果園的日常技術服務外,山西農業大學果樹研究所技術團隊還爲鄉里推進老舊果園升級改造、富硒蘋果試驗示範基地建設提了很多建設性意見。在他們的幫助下,我們將引進華碩、秦脆、維納斯黃金、愛妃等品種,合理優化早、中、晚熟品種果樹栽種比例,保證未來果品錯峯上市,爲近600畝果園‘大換血’。”

在農產品生產環節補短板還不夠,做優做精“土特產”文章,西南舁鄉亟須破解農產品賣難問題。今年3月,路洋主動聯繫市、區商務局有關負責人,帶領由鄉果樹站站長、農業企業代表、村幹部組成的小分隊開始爲鄉里的“土特產”跑市場。精心選品、升級包裝、完善售後服務……功夫不負有心人,西南舁鄉與多家超市結起“共贏聯盟”,讓好產品加速變現。4月起,山西名優特產展銷體驗中心、陽泉華龍商貿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旗下的多家門店、郊區九洲生活超市等陸續上架了蘋果脆片、蜂蜜、雜糧等一批舁上“土特產”,初步搭建起了農商互聯互通的長效合作機制。

鄉村遊

“唱”響鄉村振興“好戲”

文藝表演隊繞村巡遊,將精心排練的鑼鼓、秧歌、大頭娃娃等表演帶給觀衆;劇場裏鋪一塊紅地毯,音箱一響,“村晚”演出就開場,鄉村“草根”明星各顯其能,用自編自導自演的節目向遊客展示新時代農民的風采……前不久,清石臺村代家莊傳統廟會從早熱鬧到晚,小村日接待遊客量接近2000人次。

5月12日,咀子上村第十屆山楂花文化旅遊節啓幕,文藝演出、書畫攝影展、特色農產品展銷精彩不斷,爲小村引來了一撥又一撥遊客。到了飯點,咀子上村的農家樂家家食客盈門,活動期間推出的惠民套餐,讓奔着豆湯、紅稠飯、時令野菜等農家美食而來的遊客感覺誠意滿滿。

臨近“七一”,專程來大西莊村接受紅色教育的遊客又多了起來。在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市黨史教育基地——大西莊“六·一五”慘案遺址,遊客參觀土窯洞、地道、紅色歷史展室等,通過一張張照片、一段段文字,瞭解1945年發生在這裏的真實事件。“我們組織村民自編自導了情景劇《牢記血淚史 勿忘民族恨》,遊客提前預約就能觀看。這幾年,每年來村裏接受紅色教育的遊客少說也有1萬人次。鄉村遊成了村裏的一張新名片。”大西莊村黨總支副書記史俊英說。

近年來,鄉村旅遊產業已成爲西南舁鄉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唱”響了鄉村振興的一臺“好戲”。西南舁鄉充分發揮鄉村旅遊產業聯合黨委作用,通過資源共享、優勢共享、渠道共享,積極探索“舁上旅遊+”的融合發展模式,讓舁上非遺、舁上美食、舁上採摘等成爲鄉村旅遊發展的主基調,打響舁上文旅品牌。王貴珠說,去年以來,他們深度挖掘多項市、區級非遺項目,打造非遺工坊,努力提升全域旅遊格調;圍繞“喫、住、行、遊、購、娛”要素,不斷完善鄉村民宿、農家樂、休閒設施等旅遊配套;整合農耕文化、研學體驗、休閒採摘等精品旅遊線路,完成20個精品採摘園掛牌和地圖標註,旅遊產業體系基本形成。

變“流量”爲“留量”,西南舁鄉鄉村旅遊產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王貴珠說:“守着好風景、壯大好產業,就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具體實踐。我們要紮紮實實打好人居環境整治、配套設施建設、鄉土文化挖掘的基礎,更加開放地學習借鑑先進經驗,加快引入新業態,推進農文旅深度融合,力爭讓鄉村旅遊產業一年四季花開不敗。”(郭鑫璐)

【鄉鎮幹部話振興】

讓關鍵變量成高質量發展新增量

西南舁鄉黨委書記 王貴珠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發展。今年,我們將深入學習借鑑“千萬工程”經驗,錨定目標任務,下足“繡花功夫”,讓關鍵變量成爲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量。

我們將抓牢入選國家農業產業強鎮項目的機遇,以基層黨建爲引領,推進高質量發展。我們鼓勵四個產業聯合黨委發揮帶頭作用,整合全鄉旅遊資源,積極構建全鄉全域旅遊新格局;進一步開發蘋果脯、紅薯脯、西紅柿醬等特色產品,積極對接超市、集貿市場、線上平臺,拓寬銷售渠道;改造老舊果園1000畝,引進瑞香紅、維納斯黃金、秦脆等品種,打造8個標準化蘋果種植基地;重點扶持五里莊村蛋雞養殖、孔南莊村羊肚菌種植、西南舁村良種繁育基地等項目。

與此同時,我們將持續推動二產轉型升級,全力打造耐火燒成園區,融入全區發展大盤;做好鞏固銜接工作,重點監測脫貧戶產業就業、收入變化、就學就醫,做到快速反應、精準幫扶、動態清零;以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爲主攻方向,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辦成一批羣衆可感可及的實事,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