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猪者吃,近墨者黑

文/徐华亮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红与黑》是名著,不红不黑一定很普通。

我有时开玩笑,把“近朱者赤”说成“近猪者吃”,是因为我觉得这样形容比较生动,但可能会引起吃货朋友的联想。

有一次和同事们吃饭,人们都笑一个女同事能吃。她说:“你们说得好像我是猪的队友一样!”大家哄笑,我没敢笑,总觉得这话哪里不对劲,回头一捋,她说的不是“猪一样的队友”,而是说的“猪的队友”,而我们,正是她的队友。我看着大家还笑个不停的样子,觉得她说对了。但更可怕的是,好像她对于自己的智慧,还一无所知。

其实我对吃不感兴趣,早上吃得潦草,中午吃得快,晚上吃得少,一日三餐就这样,若有似无。在吃货朋友眼里,我就是一个低级得连低级趣味都没有的人。

我喜欢有墨香的朋友,所以我更喜欢近墨者黑。

我有几个书法家朋友,我混进了他们的群,耳濡目染着黑白世界的灵动。更重要的是,我感受着他们之间真挚的友情。灵魂的墨香,都有着文化的甜味。

每年电台十二个原主持人聚会,大家轮流私宴做东。十二个人,让我联想很多:《十二猴子》《十二公民》《十二怒汉》, “十二金钗”,连《东方快车谋杀案》里组团的凶手,都是十二个。不过我们的情节没那么复杂,十二个朋友只是聚在一起重温友谊,翻寻初心,并密谋对抗岁月。

偶尔我也会参加青年朋友的聚会,感念青春情谊,追追猫尾巴,这种纯粹的友情,不是江湖浊浪中泥沙俱下的交际。其实生活就是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才是你值得拥有的部分。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朋友。我宁缺毋滥,需要的是志同道合的心灵。但志同不等于道合,朋友不等于战友,朋友是生活的所需,战友是事业的搭档,有些人可以做朋友,却不能做战友,区别在于有没有共同的组织目标。

疫情期间,朋友居家,我去送物。朋友发微信感念于我对他的友谊,我回他:“没什么,植物界中有一种最臭的花,都会有苍蝇去给它传粉。”我以这种“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方式戏谑友情,符合我损友的特质。

只有关系很好的朋友,才能成为损友,大家以互相打击为乐,希望把欢乐建立在朋友的“痛苦”之上,却发现朋友根本就不痛苦。这是出于对朋友性情的了解,其实打击之处并非朋友的痛点,而是痒痒肉之处,不然,他们为什么会舒服得傻笑?如果朋友真会痛,咱也就不这样做了。

生活是获取能量又释放能量的过程,也处在一个动态平衡的磁场。有人说每个人的“磁场”不同,给人的影响也就不同,“磁场”相互作用,结果如何,在于你带有怎样的“电荷”。

人与人不同,自己觉得好的,别人或许不懂,别人觉得好的,自己或许也不懂。交往中最重要的基础是平等,心理平等和精神对等的朋友难得,这需得三观一致,有着共同的心灵方向,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需要的只是相似灵魂的精神契合。

这样的朋友,存在于我们灵魂的舒适区和梦想区,给予我们思想和情感的共鸣,并能填补你的不足,给你视野的拓展和精神的激励,也让我们的灵魂不那么孤独。

分享是一种快乐,精神的共鸣是最由衷的快乐,要做有能力分享的人。有时候总觉得自己孤独,但偶然遇到一个和自己相似的人,说着自己想说的话,并能秒懂自己话里的心思,这时你会惊喜万分。我过去沉溺于个体跋涉和自我生长,并不在意分享精神,而现在才懂得了相似灵魂的互动才更具价值和意义。因为这并非浪费精力的无效社交,它并不会阻碍自由,却可以让自己心灵自由徜徉的空间变得更加开阔。

孤独成就思想,沟通成就情感。这个世界,总有着自己看不见的规律。

有人说,有一些朋友,不一定时时相见,但是心里却知道那个人在那里,想起或遇见时,会有一种浅浅的温暖。是的,惺惺相惜才能产生真诚的友谊。

遗憾的是,这个世界也有着由功利假扮的友谊,像伪劣商品一样污染着社会,浪费着生命的能源。有人说:“朋友多了路好走。”把人家当成了自己的路,自己也成了人家的路,大家互为工具,彼此踩来踩去,都很疲乏,所谓友谊,似乎也多出了些奇怪的玩味,这也让一些所谓友谊,在现实社会中显得模模糊糊,真假莫辨。

越来越觉得这个世界的美丽,源于心灵生长的净土,而不是物欲横流的街井。

朋友不一定多,但必须精。他们会让你的生活不在交际中浪费太多时间,又能感受到社交的价值。

所以,走好自己的路,对不同的三观,我们不必有预设的想法,也没有仁至义尽的责任,学会宽容忽略,懒得说,不必说,各有天命,各自欢喜。不用浪费时间在不必要的社交上,学会拒绝,是为了低碳环保,降低彼此的生活成本。

世界很大,那些和你一样的心灵,在以不同的形态呈现,只是你看见的,往往是不一样的部分。所以,我们的人生,遇见了对的人,就需要拼手速,不停地快按保存键,因为错过了,实在太可惜。

优质的灵魂常常会掩藏珍贵,大多数灵魂却有着批量制作的卖相,它们堆放在生活中,烘托着市井的繁荣。

还有绿叶一样的朋友,无声无息地给我支持和帮助。感谢绿叶,帮花蕾找到自信和初心,其实叶陪着花的盛开,也是叶的盛开。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意思是说人应该与正直诚信和知识渊博的人交朋友,而不要与谄媚逢迎、巧言令色以及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交朋友。

我觉得交友不应是为了交道,或因达成某种目的而逢迎和讨好,每个人应该有一颗独立的心。你要交到挚友,就需要你自己首先成为正直诚信有学识的人,这样,才能吸引到具有相同灵魂的人,要尽量与有深度、有厚度、有高度、有广度的人做朋友,因为他们灵魂的藏身之地,才是你的心灵应该去往的方向。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我身边有着芝兰一样的朋友,他们的品行和才华,值得我敬佩和学习;当然,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道貌岸然的小人,也不必报以睚眦,宽容他们吧,因为他们并不懂得宽容之美。

明代文人苏浚《鸡鸣偶记》里说:“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

人生没有砥砺道义,匡正过失的畏友,会充满成长的风险;没有患难与共、托付死生的密友,是一种遗憾;如果只是那些甜言蜜语、嬉闹游荡的昵友,或者有利时相互争挤、患难时相互倾轧的贼友,浪费精力,徒增烦恼,于人生又有何益呢?

就社会关系而言,有的人活得像水面上的那一层漂浮的油,而有的人却像下面安静的水,即使他们被生活安排在一起,心灵却又有着明显的层级,永远不会相互欣赏和信任。因为重量的不同,油和水成不了朋友,充其量只是都拥有液体的属性,并表演着某种毫无关联的“和谐”。或许只有那些水乳交融的存在,才拥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真诚。

人们需要朋友,因为人生需要解药。我们常常在生活中无端受到内伤,更有着说不出来的隐痛。朋友的帮助是一味药,但往往只能减轻一点症状,并不能根治。其实人生问题的解药并不在别人的口袋里,它需要自己亲手用思想和经历,并加上孤独来熬炼。

此外,校友、战友、驴友、病友……是根据不同的环境和经历,对朋友加上了不同的定语。

酒,是友谊的媒介,不管喝酒有多少危害,有的男人还是不愿意戒酒,或许是怕误戒了友谊。有一种白酒,叫三五挚友,不管是酒肉朋友、狐朋狗友,还是良师益友,都值得为自己的人生所遇干上两杯吧!

天气凉快点,约一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