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邹标平

“这次回乡办理营业执照很顺利,乡干部全程提供指导,暖心服务,让我感受到干部作风切实的转变。”近日,永丰县潭头乡在外做电商的邓根长说,“有了乡村干部的支持,我回来开展电商助农更有信心”。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乡镇党员干部面对的是最基层的群众,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为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永丰县潭头乡坚持党建引领,聚合力、转作风、出实招、重实效,大胆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周赛制”红蓝榜比拼,营造“比学赶超”氛围

以作风之变,解民生之忧。为锻造干部优良作风,该乡实施“周赛制”红蓝榜比拼机制,以比促干、以干问效。

围绕当前重点难点工作每周开展一次红蓝榜比拼,完成好的得红星、不好的得蓝星,周晾晒、月问效、季评比、年考核,赋牌管理,全过程纪检监督,并设置年度奔跑奖、奋进奖、蜗牛奖,激励党员干部当先锋、作示范。通过比拼,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有效推动了医保、宅改、人居环境整治等民生工作,获得群众“点赞”。

开展“四夜”活动,助力实干争先

夜幕降临,村民三三两两围坐一起互话家常,正是潭头乡党员干部“夜访”群众听民声的好时间。近年,为解决联系群众时间错位、干部本领恐慌、同事关系疏远、基层组织散漫等问题,该乡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夜访、夜学、夜话、夜会等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凝聚力。

该乡人大代表袁萍说,“夜访干群亲,夜学提能力,夜话聚合力,夜会明方向。”在年初的人大调研中,这一做法得到代表们的充分肯定。

探索“三色”产业党建,助推乡村振兴

“在乡里的动员下,我今年又种了5亩白莲,预计能增加收入20000元,”杨梅江村村民兰兆福介绍到。

农村要发展,产业是关键。为帮助农民发展产业,该乡成立了“三色”产业党支部,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人才育在产业链上、农民富在产业链上,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目前,已形成以白莲、水晶杨梅等为代表的“白色”产业5000亩,以脐橙、秋冬油菜等为代表的“橙色”产业5000亩,以高产油茶、毛竹、猕猴桃为代表的“绿色”产业35000亩,并大力培育了潭头螃蟹、羊肚菌等特色产业,户均增收达2000元。

“我乡将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战斗堡垒,以有力的举措锻造干部,用务实的作风服务群众,重民生、兴产业,团结带领干部群众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该乡党委书记徐启韬表示。

审签:郑少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