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鄒標平

“這次回鄉辦理營業執照很順利,鄉幹部全程提供指導,暖心服務,讓我感受到幹部作風切實的轉變。”近日,永豐縣潭頭鄉在外做電商的鄧根長說,“有了鄉村幹部的支持,我回來開展電商助農更有信心”。

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鄉鎮黨員幹部面對的是最基層的羣衆,一言一行直接關係到黨在羣衆心中的形象。爲築牢基層戰鬥堡壘,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永豐縣潭頭鄉堅持黨建引領,聚合力、轉作風、出實招、重實效,大膽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

“周賽制”紅藍榜比拼,營造“比學趕超”氛圍

以作風之變,解民生之憂。爲鍛造幹部優良作風,該鄉實施“周賽制”紅藍榜比拼機制,以比促幹、以幹問效。

圍繞當前重點難點工作每週開展一次紅藍榜比拼,完成好的得紅星、不好的得藍星,周晾曬、月問效、季評比、年考覈,賦牌管理,全過程紀檢監督,並設置年度奔跑獎、奮進獎、蝸牛獎,激勵黨員幹部當先鋒、作示範。通過比拼,幹部工作的積極性明顯提高,有效推動了醫保、宅改、人居環境整治等民生工作,獲得羣衆“點贊”。

開展“四夜”活動,助力實幹爭先

夜幕降臨,村民三三兩兩圍坐一起互話家常,正是潭頭鄉黨員幹部“夜訪”羣衆聽民聲的好時間。近年,爲解決聯繫羣衆時間錯位、幹部本領恐慌、同事關係疏遠、基層組織散漫等問題,該鄉在黨員幹部中開展夜訪、夜學、夜話、夜會等活動,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提升黨員幹部的戰鬥力、凝聚力。

該鄉人大代表袁萍說,“夜訪幹羣親,夜學提能力,夜話聚合力,夜會明方向。”在年初的人大調研中,這一做法得到代表們的充分肯定。

探索“三色”產業黨建,助推鄉村振興

“在鄉里的動員下,我今年又種了5畝白蓮,預計能增加收入20000元,”楊梅江村村民蘭兆福介紹到。

農村要發展,產業是關鍵。爲幫助農民發展產業,該鄉成立了“三色”產業黨支部,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人才育在產業鏈上、農民富在產業鏈上,推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助推鄉村振興。目前,已形成以白蓮、水晶楊梅等爲代表的“白色”產業5000畝,以臍橙、秋冬油菜等爲代表的“橙色”產業5000畝,以高產油茶、毛竹、獼猴桃爲代表的“綠色”產業35000畝,並大力培育了潭頭螃蟹、羊肚菌等特色產業,戶均增收達2000元。

“我鄉將堅持黨建引領,築牢基層戰鬥堡壘,以有力的舉措鍛造幹部,用務實的作風服務羣衆,重民生、興產業,團結帶領幹部羣衆共繪鄉村振興新圖景。”該鄉黨委書記徐啓韜表示。

審籤:鄭少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