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李家鼎

东丽区新立街道金隅悦园社区是2013年陆续交付的商品房小区,社区规模大、住宅小区多、人口密度高,物业管理方面的矛盾纠纷较为突出。近年来,金隅悦园社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物业管理这一城市基层治理重点领域,综合运用民意联动、架起“连心桥”,机制联建、架起“制度桥”,矛盾联处、架起“共治桥”的“三联三桥”工作法,探索出一条物业矛盾纠纷化解新途径,物业费缴纳率从60%提高至97%。

坚持民意联动是基础,架起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金隅悦园社区运用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思维,以“社区书记驿站”、“24小时电话通”、“楼栋居民群”、“物业公司经理接待日”为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掌握和了解社区情况、民生问题和群众诉求,听所需所盼,挖矛盾起因,寻化解方法。

家住雅香苑的四位居民,因地下车库排水泵泵噪音问题,通过“物业公司经理接待日”“24小时电话通”等多种“民意通”形式反映诉求,与物业公司多次协商后问题仍未解决。社区党委对此高度重视,立即召开大党委联建共商会议,多次实地勘察与噪音检测,走访居民倾听他们的诉求与意见。经过社区工作人员、社区民警、居民法治骨干、物业公司与反映人多次协商,最终以物业公司通过更换新型泵设备、调整启动时间等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噪音问题。同时,将这项工作纳入物业考核监督联评事项,进行常态化跟踪监督。

在化解该起矛盾纠纷中,金隅悦园社区紧扣民生诉求和群众意愿,深入实地调查分析,抓好源头防治、做好过程管理、注重结果反馈,把基层的矛盾更多更好地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注重机制联建是保障,构建纠纷化解的“制度桥”

金隅悦园社区建立完善“四方联席会谈”、物业考核监督联评、红色物业服务驿站等工作制度,打造“党建+城市管理+综治调解+警网融合+物业管理”的“1+4”一站服务共管调解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便利高效精准。

近年来,因园区车位不足引发的矛盾日益激化,由此引发了居民对物业的不满情绪。金隅悦园社区通过网格党支部、物业公司、居民代表、社区民警为基础的“四方联席会谈”协商议事机制,利用“建-提-议-决-办-评”六步工作法,组织网格协商、楼栋议事、意见反馈会、实地考察调研等开展专项议事,围绕园区停车等展开讨论、征集意见、进行协商,确定由物业公司出资优化停车布局,增加车位供给。

这一解决方案征得全体居民的同意是关键,运用“ 1+1+N+警网”容和机制参与推动下,顺利达到法定同意比例。园区足足增加了300余辆车的停放空间,大大解决因停车问题引发的各类突出矛盾。

在化解该起矛盾纠纷中,金隅悦园社区完善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运用法治手段解决社区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提升百姓幸福生活的“成色”。

强化矛盾联处是关键,搭好基层治理的“共治桥”

金隅悦园社区通过整合多方力量,全方位构建物业领域纠纷多元调解体系,密切与公安、司法、信访、综治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建立调解专家库,培育马大爷调解队、施世国帮帮团等志愿调解团队50余人,建强社区人民调解室,发挥法律明白人作用,激发激活群防群治力量。

雅筑北苑1号楼的楼上楼下邻里间因噪音和亮光产生过一起矛盾纠纷。因楼上居住的女孩经常在房间里播放动感的音乐,夜深人静时,她还会打开投影仪观看电影,这些声音和亮光影响了楼下邻居的休息和生活。楼下居住的退休老两口多次在群里@楼上提醒,但效果甚微,两家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在了解了双方的实际情况后,社区党委、网格员和民警认真研究讨论解决的办法,并邀请双方来到社区书记工作室进行调解。在社区和民警的多次跟进和调解下,双方的矛盾逐渐得到了缓解。楼上开始注意自己的行为,尽量减少噪音的产生。而楼下也逐渐适应了楼上的生活方式,他们的生活也逐渐恢复了平静。

在化解该起矛盾纠纷中,金隅悦园社区强化“警格+网格”协作配合,推动矛盾纠纷“共商、共办、共享”,将矛盾纠纷最早发现、最快处置、最深消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