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李家鼎

東麗區新立街道金隅悅園社區是2013年陸續交付的商品房小區,社區規模大、住宅小區多、人口密度高,物業管理方面的矛盾糾紛較爲突出。近年來,金隅悅園社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聚焦物業管理這一城市基層治理重點領域,綜合運用民意聯動、架起“連心橋”,機制聯建、架起“制度橋”,矛盾聯處、架起“共治橋”的“三聯三橋”工作法,探索出一條物業矛盾糾紛化解新途徑,物業費繳納率從60%提高至97%。

堅持民意聯動是基礎,架起聯繫羣衆的“連心橋”

金隅悅園社區運用新時代黨的羣衆路線思維,以“社區書記驛站”、“24小時電話通”、“樓棟居民羣”、“物業公司經理接待日”爲聯繫羣衆的“橋樑紐帶”,掌握和了解社區情況、民生問題和羣衆訴求,聽所需所盼,挖矛盾起因,尋化解方法。

家住雅香苑的四位居民,因地下車庫排水泵泵噪音問題,通過“物業公司經理接待日”“24小時電話通”等多種“民意通”形式反映訴求,與物業公司多次協商後問題仍未解決。社區黨委對此高度重視,立即召開大黨委聯建共商會議,多次實地勘察與噪音檢測,走訪居民傾聽他們的訴求與意見。經過社區工作人員、社區民警、居民法治骨幹、物業公司與反映人多次協商,最終以物業公司通過更換新型泵設備、調整啓動時間等方式,從根本上解決了噪音問題。同時,將這項工作納入物業考覈監督聯評事項,進行常態化跟蹤監督。

在化解該起矛盾糾紛中,金隅悅園社區緊扣民生訴求和羣衆意願,深入實地調查分析,抓好源頭防治、做好過程管理、注重結果反饋,把基層的矛盾更多更好地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注重機制聯建是保障,構建糾紛化解的“制度橋”

金隅悅園社區建立完善“四方聯席會談”、物業考覈監督聯評、紅色物業服務驛站等工作制度,打造“黨建+城市管理+綜治調解+警網融合+物業管理”的“1+4”一站服務共管調解機制,推動矛盾糾紛化解便利高效精準。

近年來,因園區車位不足引發的矛盾日益激化,由此引發了居民對物業的不滿情緒。金隅悅園社區通過網格黨支部、物業公司、居民代表、社區民警爲基礎的“四方聯席會談”協商議事機制,利用“建-提-議-決-辦-評”六步工作法,組織網格協商、樓棟議事、意見反饋會、實地考察調研等開展專項議事,圍繞園區停車等展開討論、徵集意見、進行協商,確定由物業公司出資優化停車佈局,增加車位供給。

這一解決方案徵得全體居民的同意是關鍵,運用“ 1+1+N+警網”容和機制參與推動下,順利達到法定同意比例。園區足足增加了300餘輛車的停放空間,大大解決因停車問題引發的各類突出矛盾。

在化解該起矛盾糾紛中,金隅悅園社區完善矛盾糾紛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運用法治手段解決社區治理的重點難點問題,進一步提升百姓幸福生活的“成色”。

強化矛盾聯處是關鍵,搭好基層治理的“共治橋”

金隅悅園社區通過整合多方力量,全方位構建物業領域糾紛多元調解體系,密切與公安、司法、信訪、綜治等部門的協同配合,建立調解專家庫,培育馬大爺調解隊、施世國幫幫團等志願調解團隊50餘人,建強社區人民調解室,發揮法律明白人作用,激發激活羣防羣治力量。

雅筑北苑1號樓的樓上樓下鄰里間因噪音和亮光產生過一起矛盾糾紛。因樓上居住的女孩經常在房間裏播放動感的音樂,夜深人靜時,她還會打開投影儀觀看電影,這些聲音和亮光影響了樓下鄰居的休息和生活。樓下居住的退休老兩口多次在羣裏@樓上提醒,但效果甚微,兩家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

在瞭解了雙方的實際情況後,社區黨委、網格員和民警認真研究討論解決的辦法,並邀請雙方來到社區書記工作室進行調解。在社區和民警的多次跟進和調解下,雙方的矛盾逐漸得到了緩解。樓上開始注意自己的行爲,儘量減少噪音的產生。而樓下也逐漸適應了樓上的生活方式,他們的生活也逐漸恢復了平靜。

在化解該起矛盾糾紛中,金隅悅園社區強化“警格+網格”協作配合,推動矛盾糾紛“共商、共辦、共享”,將矛盾糾紛最早發現、最快處置、最深消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