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薛昱婷

编辑|雪小顽

全国39个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公布

5月15日是全国低碳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绿色低碳,美丽中国”。生态环境部在2024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上公布了全国39个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具体包括:

北京市门头沟区、通州区、延庆区,天津市滨海新区,河北省秦皇岛市、保定市、雄安新区,山西省长治市,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辽宁省大连市,吉林省长春市、延边州,上海市崇明区,江苏省扬州市,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福建省福州市、龙岩市,江西省九江市,山东省威海市、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湖北省十堰市,广东省深圳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海南省海口市,重庆市綦江区、潼南区、两江新区,四川省成都市、广元市,贵州省六盘水市、铜仁市,云南省曲靖市,陕西省铜川市、商洛市、西咸新区,甘肃省白银市,青海省西宁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2023年8月,生态环境部等8部门下发《关于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的通知》,到2025年,优先遴选一批工作基础好、组织保障有力、预期示范带动作用强的试点城市先行先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纳入试点城市重点工作任务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机制基本完善,重点领域适应行动有效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经验得到有益探索。(21世纪经济报道)

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3)》

5月15日,生态环境部编制的《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3)》正式公布。报告从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社会系统、区域格局和保障机制建设等六方面全面总结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印发以来,我国各重点领域在适应气候变化行动中取得的进展与成效。

报告指出,2022年以来,我国积极完善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已推动多地编制实施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重点领域发布适应气候变化政策文件80份,为提升气候韧性提供了重要指导。同时,水资源、陆地生态系统、海洋、农业、卫生健康等重点领域的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提升气候韧性、有效防范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作出了重要贡献。(生态环境部)

国家加快实施分领域分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

5月13日至19日是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是“绿色转型,节能攻坚”。5月13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在武汉举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各有关方面,加快实施分领域分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

启动仪式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启动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工作,国家节能中心推介一批节能降碳先进技术成果,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发布了节能降碳标准进展报告。

“十四五”前三年,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后,全国能耗强度累计降低约7.3%,相当于少消耗化石能源约3.4亿吨标准煤,少排放二氧化碳约9亿吨;全国完成煤电机组“三改联动”超过7亿千瓦,火电平均供电煤耗累计降低3.5克标准煤/千瓦时;完成城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超3亿平方米,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约3%。截至今年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5.8亿千瓦,占全球比重约40%。(新华社)

生态环境部审议并原则通过《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等

5月13日,生态环境部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2023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以及41种化学物质增补列入《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

会议指出,修订《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是适应新的环境管理需要,强化温室气体和恶臭污染物协同控制,完善渗滤液污染防治要求,提高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管理规范化水平的重要举措。标准进一步完善了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运行、封场、监测等环境管理要求,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标准发布工作,加强政策解读和技术指导,强化监督执法,督促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和垃圾填埋场营运单位理解好、把握好、执行好新的政策要求,确保落实到位。(央视网)

两部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支持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

5月16日消息,近日商务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支持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通知》。《通知》提出,结合实际,统筹用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相关资金,聚焦打通废旧家电家具回收堵点,支持以县城、乡镇为重点,改造提升家电家具回收等服务网点,畅通家电更新消费循环。

根据《通知》,引导支持的主要方向一是完善县域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中转设施。支持改造建设县域废旧家电家具回收、中转、集散站点,有效提升县域再生资源集聚和中转能力。二是支持乡镇商贸中心等商业网点提供废旧家电回收、二手家电经销、维修等生活服务,改造建设废旧家电暂存、周转相关设施,增加服务功能。三是支持废旧家电回收企业配备再生资源回收车辆,推广“以车代库”等灵活流动回收模式,统一服务规范,延伸回收网络,实现废旧家电即收即走。(人民网)

凯辉基金携手道达尔能源、大家投控,共同投资运营1.5GW中国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资产

5月16日消息,凯辉基金携手大家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凯辉新能源基础设施基金,并与道达尔能源签署合作协议,共同为中国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及储能资产提供资金和运营支持。本次合作建立了中国首个与产业界深度合作、专注于投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和储能资产的创新基金产品,也是中国保险基金首次进入这一领域的重大尝试。

凯辉新能源基础设施基金与道达尔能源的合资公司——景旦新能源投资(上海)有限公司,将依托于目前已遍及中国18个省份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资产——包括200多家主要从事汽车、制造、消费品、食品等行业的工商业客户,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增持优质资产,拓展海内外的新客户。预计到2028年,可将现有500兆瓦(MW)的装机容量扩展至1.5吉瓦(GW)。(凯辉基金)

排污单位也要有“身份证”,国家将全面许可全面管控

5月16日,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有关人士透露,正在向各方征求《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

根据征求意见稿,到2025年,深化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基本完善,初步实现火电、钢铁等重点行业全量管控和制度衔接、数据共享共用,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执法监管体系和固定污染源监测监管机制全面建立,污染物排放口二维码信息化监管全面实施,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到2027年,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全面管控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建成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全面落实,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要素、全联动、全周期管理基本实现,排污许可制度效能有效发挥。

按照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的要求,环评申请材料将衔接排污许可中废水、废气等相关的污染物排放种类、浓度、数量、方式,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业噪声防治、特殊监管要求等。首次核发排污许可证的许可排放量应全面承接环评文件及其批复的污染物排放量。第一财经)

钧达股份完成境外发行上市备案,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5月17日,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发布关于海南钧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备案显示,该公司拟发行不超过87167800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公司自本备案通知书出具之日起12个月内未完成境外发行上市,拟继续推进的,应当更新备案材料。

2024年1月19日,钧达股份发布公告称,根据总体发展战略及运营需要,拟在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申请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挂牌上市。此次上市募集资金将用于高效电池海外产能建设,海外市场拓展及海外销售运营体系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建设及补充营运资金。

钧达股份是近年来跨界转型光伏最为成功的企业之一。钧达股份成立于2003年,原主业为汽车饰件,2017年登陆深交所,此次有望成为首家“A+H“两地同时上市的光伏电池企业。2023年上半年,钧达股份TOPCon电池出货6.56GW,占比62%,排名行业第一。(界面新闻)

5C超快充、46大圆柱、全固态电池,国轩高科发布多款新品技术

5月17日,国轩高科第13届科技大会在安徽合肥开幕。5C超快充G刻电池、高镍三元星晨电池、全固态金石电池等多款新产品及新技术在会议期间集中亮相。

国轩高科本次发布的5C超快充G刻电池可实现9.8分钟补能80%,充电一刻钟补能90%。G刻电池支持纯电、增程混动等全场景应用,涵盖磷酸铁锂、磷酸铁锰锂和三元体系。G刻电池发布即量产,目前已在推进整车夏标,预计明年会形成实际销量。

在高镍三元领域,国轩高科本次推出的星晨电池为三元体系46大圆柱产品,质量能量密度、体积能量密度分别达285Wh/kg、775Wh/L,同时可实现2500周的长循环寿命。在补能方面,星晨电池匹配4C快充,9分钟内可从10%补能至70%。星晨电池将由国轩高科第七代工厂生产,制造费用较常规产线降低50%,预计会在今年第四季度实现量产。

国轩高科本次发布的全固态金石电池采用微纳化固体电解质、超薄膜包覆单晶正极和三维介孔硅负极,质量、体积能量密度分别达350Wh/kg、800Wh/L,超主流的三元锂电池40%,电芯体系循环次数达3000次以上。据介绍,基于金石电池设计的PACK,系统能量密度可达280Wh/kg,单次充电续航可达1000KM。前述全固态电池预计会在2027年小批量上车试验,如果测试顺利,叠加整个产业链、供应链建立,预计2030年可以实现量产。(证券时报)

国内单体产氢量最大的水电解制氢装备下线

5月17日,单体产氢量3000Nm³/h(标准立方米每小时)的碱水电解制氢电解槽在河北邯郸下线投用。这是目前国内单体产氢量最大的水电解制氢装备,为大规模绿氢制取提供更好的支撑。

该产品由中船(邯郸)派瑞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突破了大功率、高电密、宽负载、低电耗等多项关键技术。与常规制氢装备相比,其运行电流密度提升17%,槽体重量降低13%,制氢系统动态调节能力也更强,能耗达到国标一级能效标准,可显著提高单机制氢产能,降低生产投入和运行成本。该设备的成功研制,为大规模绿氢制取提供了创新型解决方案。(光明日报)

因扩建数据中心,2020年以来微软碳排放量激增

5月15日,微软在《2024年环境可持续发展报告》中透露,2023财年,公司范围1和范围2排放量(公司拥有或运营的资产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公司因为外购电力、供暖,蒸汽产生的排放)较2020年减少6.3%。

但是,该公司范围3排放量(公司整体价值链产生的排放)增加30.9%,主要与数据中心建设有关。微软表示:“在一定程度上,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微软作为一家正扩建数据中心的领先云计算供应商所特有的。”(华夏能源网)

上海市光伏装机总量已接近300万千瓦

5月17日,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明林在2024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新闻通气会上披露,截至目前,上海市光伏装机总量已接近300万千瓦;2023年光伏新增装机量接近100万千瓦。(界面新闻)

晶科能源向德国和欧洲最大光伏项目之一交付超过110万块Tiger Neo组件

36碳获悉,5月14日消息,晶科能源宣布其向德国一座光伏电站The Witznitz Solar Park交付了超过110万件Tiger Neo组件。该光伏电站的总容量最高将达650兆瓦。该电站预计每年将发电0.6 TWh,是迄今为止德国最大的光伏电站,也是欧洲最大的光伏电站之一。

晶科能源欧洲总经理表示,The Witznitz Solar Park项目是有史以来德国和欧洲采用TOPCon组件建造的最大项目之一,已经成为可再生能源的标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