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薛昱婷

編輯|雪小頑

全國39個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公佈

5月15日是全國低碳日,今年的活動主題爲“綠色低碳,美麗中國”。生態環境部在2024年“全國低碳日”主場活動上公佈了全國39個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具體包括:

北京市門頭溝區、通州區、延慶區,天津市濱海新區,河北省秦皇島市、保定市、雄安新區,山西省長治市,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遼寧省大連市,吉林省長春市、延邊州,上海市崇明區,江蘇省揚州市,浙江省金華市、麗水市,福建省福州市、龍巖市,江西省九江市,山東省威海市、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湖北省十堰市,廣東省深圳市,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海南省海口市,重慶市綦江區、潼南區、兩江新區,四川省成都市、廣元市,貴州省六盤水市、銅仁市,雲南省曲靖市,陝西省銅川市、商洛市、西鹹新區,甘肅省白銀市,青海省西寧市,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

2023年8月,生態環境部等8部門下發《關於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的通知》,到2025年,優先遴選一批工作基礎好、組織保障有力、預期示範帶動作用強的試點城市先行先試,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納入試點城市重點工作任務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適應氣候變化工作機制基本完善,重點領域適應行動有效開展,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經驗得到有益探索。(21世紀經濟報道)

生態環境部發布《中國適應氣候變化進展報告(2023)》

5月15日,生態環境部編制的《中國適應氣候變化進展報告(2023)》正式公佈。報告從適應氣候變化政策體系、氣候變化監測預警和風險管理、自然生態系統、經濟社會系統、區域格局和保障機制建設等六方面全面總結了《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印發以來,我國各重點領域在適應氣候變化行動中取得的進展與成效。

報告指出,2022年以來,我國積極完善適應氣候變化政策體系,已推動多地編制實施省級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方案,重點領域發佈適應氣候變化政策文件80份,爲提升氣候韌性提供了重要指導。同時,水資源、陸地生態系統、海洋、農業、衛生健康等重點領域的適應氣候變化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爲提升氣候韌性、有效防範氣候變化不利影響和風險作出了重要貢獻。(生態環境部)

國家加快實施分領域分行業節能降碳專項行動

5月13日至19日是今年全國節能宣傳週,活動主題是“綠色轉型,節能攻堅”。5月13日,全國節能宣傳週啓動儀式在武漢舉行,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祕書長袁達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各有關方面,加快實施分領域分行業節能降碳專項行動。

啓動儀式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宣佈啓動重點用能單位能效診斷工作,國家節能中心推介一批節能降碳先進技術成果,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發佈了節能降碳標準進展報告。

“十四五”前三年,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後,全國能耗強度累計降低約7.3%,相當於少消耗化石能源約3.4億噸標準煤,少排放二氧化碳約9億噸;全國完成煤電機組“三改聯動”超過7億千瓦,火電平均供電煤耗累計降低3.5克標準煤/千瓦時;完成城鎮既有建築節能改造超3億平方米,公共機構單位建築面積能耗下降約3%。截至今年一季度,全國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達到15.8億千瓦,佔全球比重約40%。(新華社)

生態環境部審議並原則通過《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等

5月13日,生態環境部召開部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2023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及41種化學物質增補列入《中國現有化學物質名錄》。

會議指出,修訂《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是適應新的環境管理需要,強化溫室氣體和惡臭污染物協同控制,完善滲濾液污染防治要求,提高生活垃圾填埋場環境管理規範化水平的重要舉措。標準進一步完善了生活垃圾填埋場設計、運行、封場、監測等環境管理要求,要配合相關部門做好標準發佈工作,加強政策解讀和技術指導,強化監督執法,督促地方生態環境部門和垃圾填埋場營運單位理解好、把握好、執行好新的政策要求,確保落實到位。(央視網)

兩部門: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支持家電等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

5月16日消息,近日商務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發佈《關於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 支持家電等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的通知》。《通知》提出,結合實際,統籌用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相關資金,聚焦打通廢舊家電傢俱回收堵點,支持以縣城、鄉鎮爲重點,改造提升家電傢俱回收等服務網點,暢通家電更新消費循環。

根據《通知》,引導支持的主要方向一是完善縣域再生資源回收體系中轉設施。支持改造建設縣域廢舊家電傢俱回收、中轉、集散站點,有效提升縣域再生資源集聚和中轉能力。二是支持鄉鎮商貿中心等商業網點提供廢舊家電回收、二手家電經銷、維修等生活服務,改造建設廢舊家電暫存、週轉相關設施,增加服務功能。三是支持廢舊家電回收企業配備再生資源回收車輛,推廣“以車代庫”等靈活流動回收模式,統一服務規範,延伸回收網絡,實現廢舊家電即收即走。(人民網)

凱輝基金攜手道達爾能源、大家投控,共同投資運營1.5GW中國工商業分佈式光伏資產

5月16日消息,凱輝基金攜手大家投資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設立凱輝新能源基礎設施基金,並與道達爾能源簽署合作協議,共同爲中國工商業分佈式光伏及儲能資產提供資金和運營支持。本次合作建立了中國首個與產業界深度合作、專注於投資工商業分佈式光伏和儲能資產的創新基金產品,也是中國保險基金首次進入這一領域的重大嘗試。

凱輝新能源基礎設施基金與道達爾能源的合資公司——景旦新能源投資(上海)有限公司,將依託於目前已遍及中國18個省份的工商業分佈式光伏資產——包括200多家主要從事汽車、製造、消費品、食品等行業的工商業客戶,並在此基礎上繼續增持優質資產,拓展海內外的新客戶。預計到2028年,可將現有500兆瓦(MW)的裝機容量擴展至1.5吉瓦(GW)。(凱輝基金)

排污單位也要有“身份證”,國家將全面許可全面管控

5月16日,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有關人士透露,正在向各方徵求《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意見。

根據徵求意見稿,到2025年,深化排污許可制度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管理體系、技術體系基本完善,初步實現火電、鋼鐵等重點行業全量管控和制度銜接、數據共享共用,以排污許可製爲核心的固定污染源執法監管體系和固定污染源監測監管機制全面建立,污染物排放口二維碼信息化監管全面實施,以排污許可製爲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基本形成。

到2027年,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全面管控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建成以排污許可製爲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全面落實,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全要素、全聯動、全週期管理基本實現,排污許可制度效能有效發揮。

按照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的要求,環評申請材料將銜接排污許可中廢水、廢氣等相關的污染物排放種類、濃度、數量、方式,工業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業噪聲防治、特殊監管要求等。首次核發排污許可證的許可排放量應全面承接環評文件及其批覆的污染物排放量。第一財經)

鈞達股份完成境外發行上市備案,擬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5月17日,中國證監會國際合作司發佈關於海南鈞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備案顯示,該公司擬發行不超過87167800股境外上市普通股並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公司自本備案通知書出具之日起12個月內未完成境外發行上市,擬繼續推進的,應當更新備案材料。

2024年1月19日,鈞達股份發佈公告稱,根據總體發展戰略及運營需要,擬在境外發行股份(H股)並申請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掛牌上市。此次上市募集資金將用於高效電池海外產能建設,海外市場拓展及海外銷售運營體系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建設及補充營運資金。

鈞達股份是近年來跨界轉型光伏最爲成功的企業之一。鈞達股份成立於2003年,原主業爲汽車飾件,2017年登陸深交所,此次有望成爲首家“A+H“兩地同時上市的光伏電池企業。2023年上半年,鈞達股份TOPCon電池出貨6.56GW,佔比62%,排名行業第一。(界面新聞)

5C超快充、46大圓柱、全固態電池,國軒高科發佈多款新品技術

5月17日,國軒高科第13屆科技大會在安徽合肥開幕。5C超快充G刻電池、高鎳三元星晨電池、全固態金石電池等多款新產品及新技術在會議期間集中亮相。

國軒高科本次發佈的5C超快充G刻電池可實現9.8分鐘補能80%,充電一刻鐘補能90%。G刻電池支持純電、增程混動等全場景應用,涵蓋磷酸鐵鋰、磷酸鐵錳鋰和三元體系。G刻電池發佈即量產,目前已在推進整車夏標,預計明年會形成實際銷量。

在高鎳三元領域,國軒高科本次推出的星晨電池爲三元體系46大圓柱產品,質量能量密度、體積能量密度分別達285Wh/kg、775Wh/L,同時可實現2500周的長循環壽命。在補能方面,星晨電池匹配4C快充,9分鐘內可從10%補能至70%。星晨電池將由國軒高科第七代工廠生產,製造費用較常規產線降低50%,預計會在今年第四季度實現量產。

國軒高科本次發佈的全固態金石電池採用微納化固體電解質、超薄膜包覆單晶正極和三維介孔硅負極,質量、體積能量密度分別達350Wh/kg、800Wh/L,超主流的三元鋰電池40%,電芯體系循環次數達3000次以上。據介紹,基於金石電池設計的PACK,系統能量密度可達280Wh/kg,單次充電續航可達1000KM。前述全固態電池預計會在2027年小批量上車試驗,如果測試順利,疊加整個產業鏈、供應鏈建立,預計2030年可以實現量產。(證券時報)

國內單體產氫量最大的水電解制氫裝備下線

5月17日,單體產氫量3000Nm³/h(標準立方米每小時)的鹼水電解制氫電解槽在河北邯鄲下線投用。這是目前國內單體產氫量最大的水電解制氫裝備,爲大規模綠氫製取提供更好的支撐。

該產品由中船(邯鄲)派瑞氫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突破了大功率、高電密、寬負載、低電耗等多項關鍵技術。與常規制氫裝備相比,其運行電流密度提升17%,槽體重量降低13%,制氫系統動態調節能力也更強,能耗達到國標一級能效標準,可顯著提高單機制氫產能,降低生產投入和運行成本。該設備的成功研製,爲大規模綠氫製取提供了創新型解決方案。(光明日報)

因擴建數據中心,2020年以來微軟碳排放量激增

5月15日,微軟在《2024年環境可持續發展報告》中透露,2023財年,公司範圍1和範圍2排放量(公司擁有或運營的資產直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公司因爲外購電力、供暖,蒸汽產生的排放)較2020年減少6.3%。

但是,該公司範圍3排放量(公司整體價值鏈產生的排放)增加30.9%,主要與數據中心建設有關。微軟表示:“在一定程度上,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微軟作爲一家正擴建數據中心的領先雲計算供應商所特有的。”(華夏能源網)

上海市光伏裝機總量已接近300萬千瓦

5月17日,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朱明林在2024上海國際碳中和博覽會新聞通氣會上披露,截至目前,上海市光伏裝機總量已接近300萬千瓦;2023年光伏新增裝機量接近100萬千瓦。(界面新聞)

晶科能源向德國和歐洲最大光伏項目之一交付超過110萬塊Tiger Neo組件

36碳獲悉,5月14日消息,晶科能源宣佈其向德國一座光伏電站The Witznitz Solar Park交付了超過110萬件Tiger Neo組件。該光伏電站的總容量最高將達650兆瓦。該電站預計每年將發電0.6 TWh,是迄今爲止德國最大的光伏電站,也是歐洲最大的光伏電站之一。

晶科能源歐洲總經理表示,The Witznitz Solar Park項目是有史以來德國和歐洲採用TOPCon組件建造的最大項目之一,已經成爲可再生能源的標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