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除了要报灭国之恨,而对秦王朝范围内的普通民众实施大屠杀之外,在项羽的认知里,依然是一个传统贵族,传统贵族所拥有的传统精神是永远也战胜不了像刘邦这样一个地痞无赖的。说白了,就是君子意识,永远也斗不过小人之心。在历史上,鸿门宴确实是项羽的巅峰时期,可以直接调动40万军队,而当时刘邦左拼右凑,也只不过是十万人左右。

根本没有办法与项羽一决雌雄,而且十万人也是没有多少战斗力的,在秦末战乱中,刘邦虽然也屠杀了几座城池,但是总体来说都是走边路,尽可能避免与秦军的直接交锋,甚至也是采取偷袭的方式率先进入关中,但是项羽就不是了,项羽在他叔父项梁没死的时候,一直作为前线指挥大将,打的都是硬仗,当然在之前,这些硬仗也只不过是相比于诸侯而言的。

毕竟他们先出来的,军队在秦国的战争机器面前不值一提,项梁军队也是在诸侯并起之后的一段时间才登上军事舞台的,可以说他们的想法是要这些诸侯军先与秦国对战两败俱伤,以后自己再坐收渔翁之利,可惜的是,诸侯联军的战斗力太弱,即便是20万罪犯,也打的东方诸侯联军狗急跳墙,没有办法,江东力量只能将草草训练起来的半成品,江东8000子弟拉出来与秦国对战。

虽然是半成品,但是作战素养可远不是那些诸侯联军的杂牌军能相比的,所以在战场上也积累了宝贵而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项梁死亡以后,当时的项羽听到秦国大军灭掉主力,并且直奔自己而来,落荒而逃,根本不像之后的西楚霸王给人的一种印象,但是他这么跑也是对了,保存了有生力量,并且因为项梁和项羽的英勇也有很多诸侯联军不断投奔到项羽的麾下。

项羽所扶持的楚怀王也是诸侯盟主,由此在名义上是诸侯盟主率领了诸侯联军共抗秦国,但实际上是项羽指挥了这一只硕大的军队,当然项羽也有很多掣肘,也被楚怀王所防范,而诸侯联军也并不是一条心,虽然声势浩大,号称几十万军队,但是真正的作战能力却真的不如秦国的刑徒军,即便如此,凭借项羽作战之勇猛,依然赢得了最终胜利。

此时大家都等着共分天下,项羽也只能被迫屈就大封天下诸侯,有很多人说如果此时不分封而直接灭掉这些人,自己做皇帝呢?其实项羽一定是想过的,但问题在于自己难犯众怒,所以项羽采取的策略是先分封,然后再逐个击破,不仅仅要做西楚霸王,还有坐天下之总长、天下之皇帝,而且项羽也是这么做的。

在分封西楚霸王以及天下诸侯以后,项羽随即出兵攻齐,而刘邦则顺势灭掉三秦,进而东出争霸天下,可以说在未来刘邦所作出的种种行为与项羽都十分类似。但问题在于,项羽有刘邦这个竞争对手,而刘邦之后在同样消灭诸侯的时候,却已经没有了像项羽一样的竞争者,大家总是对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极不满意,所以当项羽开始剪除诸侯的时候,大家纷纷归顺刘邦,项羽名义上可指挥的军队就少了大半,而刘邦甚至能够聚集和掌握将近60万的诸侯联军,共同征讨西楚霸王,采取群狼食虎之计,使项羽疲惫不堪,最终在垓下一败涂地,乌江自刎。

诸侯自以为自己得到了汉王的认可,也可以继续做自己的一方诸侯,但是没想到的是,刘邦继续着秦始皇和项羽该做的事,继续解除诸侯王,建立真正的一统帝国,所以在当时虽然名义上刘邦和项羽都曾掌握有四五十万甚至六七十万的军队,但是这些军队也只不过是前期应允的一些政治好处,允许他们搞政治分裂,才能在名义上归属自己的军事力量而已。

他们不仅战斗力不强,而且野心极大,谁损害了他们的既得利益?他们就会倒向另一方,所以不论是秦始皇对他们打压,还是项羽对他们的进攻,以及刘邦对他们的剪除,根本都没有把这些人当做自己人,都把他们当做建立统一王朝的绊脚石,只不过有的时候不得不利用而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