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京晨报

“连中三元、进士及第、金榜题名、独占鳌头、鱼跃龙门……”来到位于夫子庙的中国科举博物馆,随处可见这些成语,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那个让无数读书人魂牵梦萦、爱恨交加、欲罢不能的科举时代。

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这里曾是古代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据说最多可以同时容纳2万多名考生考试,可以想象场面是多么壮观。穿过贡院牌坊,对面就是明远楼,博物馆如同一面古镜,将明远楼的倒影尽收其中。明远楼两侧复原了一部分科举考棚,这一间间小小的考棚承载了当年多少人的仕途希望啊!

一阵冷风袭来,雨越下越大,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沿着130米的走廊来到地下主展厅,一千多年科举演变兴衰史徐徐展开,院试、乡试、会试、殿试,每一步都充满坎坷艰辛;秀才、举人、进士、状元,每个人都是人中龙凤。在这里我看到了刻满历代状元名录的魁星堂、刻满经史子集文字的石墙、字迹秀美内容厚重的状元试卷,现代科技与科举场景融为一体,让人身临其境、感慨万千。

十年寒窗苦读日,一朝金榜题名时。离开朴素淡雅的书房,与亲人告别奔赴考场,一袭青衣、两个竹筐,那渐行渐远的背影,承载了太多的期望。榜上有名,那自然是春风得意、光宗耀祖,自此平步青云、实现阶层跨越。然而成千上万的人参加科举考试,成功的只是凤毛麟角,更多的是壮志未酬、心有不甘、仰天长叹!

是经师不名,学艺不高吗?未必。我想到了唐伯虎,才华横溢、风流倜傥,偏偏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本以为能金榜题名,却不想镣铐加身,最终无缘仕途,纵情山水。我想到了鲁迅,一代文学宗师,只因为他的祖父被卷入科考舞弊案,家道中落,尝遍了人情冷暖,他自己连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都没有,耳畔仿佛多了几声哀叹。

离开博物馆,外面的雨渐渐停了。我想到自己,正在准备小升初考试,面临择校压力,但是我比古代读书人幸福多了。我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未来是多姿多彩的,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姜家园小学六(3)班 苗家达

指导老师 刘赋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