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南京晨報

“連中三元、進士及第、金榜題名、獨佔鰲頭、魚躍龍門……”來到位於夫子廟的中國科舉博物館,隨處可見這些成語,彷彿穿越了時空,來到了那個讓無數讀書人魂牽夢縈、愛恨交加、欲罷不能的科舉時代。

天空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這裏曾是古代中國最大的科舉考場,據說最多可以同時容納2萬多名考生考試,可以想象場面是多麼壯觀。穿過貢院牌坊,對面就是明遠樓,博物館如同一面古鏡,將明遠樓的倒影盡收其中。明遠樓兩側復原了一部分科舉考棚,這一間間小小的考棚承載了當年多少人的仕途希望啊!

一陣冷風襲來,雨越下越大,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沿着130米的走廊來到地下主展廳,一千多年科舉演變興衰史徐徐展開,院試、鄉試、會試、殿試,每一步都充滿坎坷艱辛;秀才、舉人、進士、狀元,每個人都是人中龍鳳。在這裏我看到了刻滿歷代狀元名錄的魁星堂、刻滿經史子集文字的石牆、字跡秀美內容厚重的狀元試卷,現代科技與科舉場景融爲一體,讓人身臨其境、感慨萬千。

十年寒窗苦讀日,一朝金榜題名時。離開樸素淡雅的書房,與親人告別奔赴考場,一襲青衣、兩個竹筐,那漸行漸遠的背影,承載了太多的期望。榜上有名,那自然是春風得意、光宗耀祖,自此平步青雲、實現階層跨越。然而成千上萬的人蔘加科舉考試,成功的只是鳳毛麟角,更多的是壯志未酬、心有不甘、仰天長嘆!

是經師不名,學藝不高嗎?未必。我想到了唐伯虎,才華橫溢、風流倜儻,偏偏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本以爲能金榜題名,卻不想鐐銬加身,最終無緣仕途,縱情山水。我想到了魯迅,一代文學宗師,只因爲他的祖父被捲入科考舞弊案,家道中落,嚐遍了人情冷暖,他自己連參加科舉考試的資格都沒有,耳畔彷彿多了幾聲哀嘆。

離開博物館,外面的雨漸漸停了。我想到自己,正在準備小升初考試,面臨擇校壓力,但是我比古代讀書人幸福多了。我的選擇是多種多樣的,未來是多姿多彩的,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呢?

姜家園小學六(3)班 苗家達

指導老師 劉賦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