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华西都市报

对话牛犇

“有戏拍,等待都是幸福的”

牛犇(左)指导记者拍摄。吴德玉 摄

“演戏除了是我的事业,还是我的兴趣,我的热爱,我愿意全身心地投入。”4月20日,面对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大道——人文大家融媒报道”采访团的采访,演员牛犇说。

在这次采访过程中,牛犇的手机响了,是儿子打来的。两人在电话里商量关于牛犇去武汉客串一个电影角色的事情。在这部电影中,牛犇的戏份不多,只需要两天就可以拍完。但牛犇却让儿子给他早点订机票,并且要订当天最早的航班,希望早点过去,好和剧组适应一下。儿子说:“如果乘坐早上9点的飞机,那你早上6点就得起床去机场,会不会太辛苦?”牛犇不假思索地说:“早上6点没问题。”儿子说,这个角色是现代人,不是古装,妆发不复杂,不会那么费时,劝他不用赶太早的航班。牛犇说,“其实现代人比古装更不好演。如果是古装,用外在的妆发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是现代人要塑造好一个角色,就更需要靠演员的演技和感觉,去说服观众。所以我得早点去现场感受一下,找一下感觉。”

在与儿子沟通的过程中,牛犇除了要求尽早到剧组外,就是分析自己该如何做好准备,演好这个角色,没有询问过片酬。放下电话后,牛犇也不避讳这个话题,“我从来都这样。邀请方来问我要不要出演一个角色时,我首先关心的不是酬劳,而是我要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我要判断能不能胜任。至于酬劳,如果你们经费多,就给我多一点;少,就给我少一点,也没关系。甚至没有酬劳,如果非常需要我,我又能演好,我也会去。演戏除了是我的事业,还是我的兴趣,我的热爱,我愿意全身心地投入。”

剧组的工作强度一般都比较大,并且时间不固定,如此高龄的他,是否吃得消?听到这样的问题,牛犇说:“吃不消我早就不拍了。这么多年,我一直都是这个工作节奏。有一年我拍了14部戏,但自我感觉状态很好。其实能有戏拍,能在剧组等待都是幸福的,如果不演戏,反而会难受。”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吴德玉 张杰 周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