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華西都市報

對話牛犇

“有戲拍,等待都是幸福的”

牛犇(左)指導記者拍攝。吳德玉 攝

“演戲除了是我的事業,還是我的興趣,我的熱愛,我願意全身心地投入。”4月20日,面對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大道——人文大家融媒報道”採訪團的採訪,演員牛犇說。

在這次採訪過程中,牛犇的手機響了,是兒子打來的。兩人在電話裏商量關於牛犇去武漢客串一個電影角色的事情。在這部電影中,牛犇的戲份不多,只需要兩天就可以拍完。但牛犇卻讓兒子給他早點訂機票,並且要訂當天最早的航班,希望早點過去,好和劇組適應一下。兒子說:“如果乘坐早上9點的飛機,那你早上6點就得起牀去機場,會不會太辛苦?”牛犇不假思索地說:“早上6點沒問題。”兒子說,這個角色是現代人,不是古裝,妝發不復雜,不會那麼費時,勸他不用趕太早的航班。牛犇說,“其實現代人比古裝更不好演。如果是古裝,用外在的妝發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但是現代人要塑造好一個角色,就更需要靠演員的演技和感覺,去說服觀衆。所以我得早點去現場感受一下,找一下感覺。”

在與兒子溝通的過程中,牛犇除了要求儘早到劇組外,就是分析自己該如何做好準備,演好這個角色,沒有詢問過片酬。放下電話後,牛犇也不避諱這個話題,“我從來都這樣。邀請方來問我要不要出演一個角色時,我首先關心的不是酬勞,而是我要知道,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我要判斷能不能勝任。至於酬勞,如果你們經費多,就給我多一點;少,就給我少一點,也沒關係。甚至沒有酬勞,如果非常需要我,我又能演好,我也會去。演戲除了是我的事業,還是我的興趣,我的熱愛,我願意全身心地投入。”

劇組的工作強度一般都比較大,並且時間不固定,如此高齡的他,是否喫得消?聽到這樣的問題,牛犇說:“喫不消我早就不拍了。這麼多年,我一直都是這個工作節奏。有一年我拍了14部戲,但自我感覺狀態很好。其實能有戲拍,能在劇組等待都是幸福的,如果不演戲,反而會難受。”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吳德玉 張傑 周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