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瀋陽日報

草舍泥牆,曲香繚繞;青磚黛瓦,滿韻清風。瀋陽愛新覺羅皇家博物院(又稱瀋陽愛新覺羅祖家坊酒業有限公司,簡稱“祖家坊”)因此贏得了“東北版小江南”的美譽。

“五一”期間,瀋陽愛新覺羅皇家博物院以其優良的生態環境、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以及獨具特色的“酒”文化,吸引了衆多省內外的遊客前來旅遊觀光,爲法庫縣2024年文旅產業迎來了“開門紅”。

瀋陽愛新覺羅皇家博物院,地處法庫縣大孤家子鎮半拉山子村,有着300多年的滿族釀酒歷史,是滿族傳統釀酒工藝研發基地之一。近年來,作爲半拉山子村白酒行業龍頭,祖家坊本着“以德治酒,良心釀造”的家坊祖訓,繼承併發揚古法釀酒精髓,形成了以皇家酒文化爲核心,集文化傳承、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等於一體的工業旅遊景區,帶動當地農村經濟和文旅產業發展,爲鄉村振興賦能。

傳承創新白酒文化

據介紹,瀋陽愛新覺羅祖家坊酒業有限公司所在地從遼代起就是皇室釀酒作坊。後金天聰九年(1635年)更名爲“祖家坊燒鍋”,所釀“祖家坊白酒”爲清廷特供御酒;後經歷代經營者的不斷發展壯大,尤其是改革開放後該產業又回到愛新覺羅家族傳承人手中,並恢復老字號“祖家坊酒廠”,直到2002年,更名爲“瀋陽愛新覺羅祖家坊酒業有限公司”。

世襲了幾代釀造技術的祖家坊,繼承和發揚了皇家燒坊的傳統釀酒工藝,被譽爲滿族釀造第一坊。至今保留的民國時期的局照和地契、縣誌上記載的有300多年曆史的古井(八旗井)、柳條邊、地面通道上鋪設的百年青石、磨盤等都記載着酒坊的沿革,如今還生產並暢銷的愛新覺羅系列美酒、清帝私房御酒,代表了對中國滿族酒文化、御酒文化的傳承和貢獻。

傳承了數百年的“泥窖發酵”“石鍋蒸餾”“古法造紙”“酒海糊制”四項傳統工藝,展示着滿族傳統古法釀酒技藝,併入選“瀋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長達1公里的地下酒窖以及窖壁上的滿族源流圖文壁畫,代表酒文化和滿族文化的精髓,默默地向人們講述着遙遠的歷史故事。

祖家坊注重釀造工藝、管理方法和營銷模式上的創新且成績斐然。近年來,公司及其生產的產品先後斬獲“中國御酒文化研發基地”“中國酒文化經典品牌”,“遼寧老字號”“省著名商標”,“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多項榮譽稱號。公司董事長愛新覺羅·祖忱也獲得唯一“滿族釀酒傳人”“中國御酒釀造大師”“中國御酒釀造技藝傳承人”等榮譽稱號。

助力農民就業增收

濃郁的酒香,濃厚的酒文化,助力白酒成爲當地重要的支柱性產業。經多年發展,如今,祖家坊已經成爲“瀋陽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017年被評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同年12月被評爲“2017年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星級示範企業園區”五星級企業;公司所在地半拉山子村也成了享譽一方的“白酒小鎮”、全國生態文明村。

近年來,祖家坊立足半拉山子村本地資源,研發、設計、生產有濃郁地方特色、文化內涵的白酒產品,不斷提高釀酒工藝,生產出不同種類的酒品,提升產品的吸引力與附加值,現已研發出十大類200餘款酒產品。酒產業實現收入超億元,帶動其他相關產業3000萬元;安置200餘名當地村民長期或臨時就業,使村民年人均多收入3萬元左右。

公司在注重自身發展的同時,不忘加強村企合作,落實多元化幫扶,實現“企業+種植大戶”共贏,合作種植面積達3000餘畝。公司以高粱種植及當地特產的黏高粱、糜子、穀子、薏米等相關釀酒作物種植爲主導方向,着力推廣高產良種高粱種植技術,實現全程機械化作業,推進全產業鏈發展,在帶動企業增收的同時幫助農戶廣開銷路。爲進一步促進糧食深加工,公司開發了富有品牌特色的“大清官糧”(精品大米),不僅提高了產品附加值,也破解了優質農產品增產農民不增收的難題。

2019年,半拉山子村成立了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以“黨支部+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發展訂單農業,種植千畝紅高粱,爲祖家坊公司提供生產原料,公司以高於市場價格回收。村民年復一年地耕作,其收穫的農作物均被用作釀酒,在當地形成了自己的生態加工循環產業,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提高了村民的經濟收入。

帶動文旅產業發展

“白酒古鎮,探祕之旅。”自大孤家子鎮到祖家坊酒業公司,懸掛於沿途道路兩側的路旗廣告宛若列隊迎賓的儀仗隊員,讓人不由自主地聯想到一個即將展現於眼前的洋溢着酒文化氣息的“白酒古鎮”景象,一股濃濃的酒香撲面而來。

近年來,祖家坊酒業公司邊釀酒邊探索旅遊產業,與大孤家子鎮聯手構建文化創意、休閒旅遊、沉浸體驗、康養運動、現代農業相融合的域內新型文旅業態,在當地形成了以滿族釀造獨特生產工藝爲核心的酒文化旅遊景區、鄉村遊農業觀光景區。

公司先後投入1500萬元,對景區遊客中心、生態停車場進行擴建,在主要點位增設景區全景圖,在遊步道或遊覽線路分岔路口,設有中英文引導標識。沿着遊客中心的石板路進入景區,草舍泥牆,曲香繚繞。隨處可見的斛、鬥、升、合等計量工具,凸顯了酒文化主題,遍佈景區建築物及道路兩旁的木雕、石雕、磚雕,讓這座“白酒古鎮”更顯古色古香。

今年“五一”期間,葉茂臺鎮花生、三面船鎮大米、慈恩寺鄉寒富蘋果等特產,點亮了景區的人間煙火。同時,法庫縣文明辦、大孤家子鎮還組建了愛心志願服務隊,爲遊客提供暖心、舒心、貼心的服務。農副產品搭上“旅遊快車”,讓遊客們真真切切、實實在在地品嚐到了當地特產,進一步助推了鄉村振興的步伐。

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呂良德

通訊員 趙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