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沈阳日报

草舍泥墙,曲香缭绕;青砖黛瓦,满韵清风。沈阳爱新觉罗皇家博物院(又称沈阳爱新觉罗祖家坊酒业有限公司,简称“祖家坊”)因此赢得了“东北版小江南”的美誉。

“五一”期间,沈阳爱新觉罗皇家博物院以其优良的生态环境、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以及独具特色的“酒”文化,吸引了众多省内外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为法库县2024年文旅产业迎来了“开门红”。

沈阳爱新觉罗皇家博物院,地处法库县大孤家子镇半拉山子村,有着300多年的满族酿酒历史,是满族传统酿酒工艺研发基地之一。近年来,作为半拉山子村白酒行业龙头,祖家坊本着“以德治酒,良心酿造”的家坊祖训,继承并发扬古法酿酒精髓,形成了以皇家酒文化为核心,集文化传承、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工业旅游景区,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和文旅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

传承创新白酒文化

据介绍,沈阳爱新觉罗祖家坊酒业有限公司所在地从辽代起就是皇室酿酒作坊。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更名为“祖家坊烧锅”,所酿“祖家坊白酒”为清廷特供御酒;后经历代经营者的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改革开放后该产业又回到爱新觉罗家族传承人手中,并恢复老字号“祖家坊酒厂”,直到2002年,更名为“沈阳爱新觉罗祖家坊酒业有限公司”。

世袭了几代酿造技术的祖家坊,继承和发扬了皇家烧坊的传统酿酒工艺,被誉为满族酿造第一坊。至今保留的民国时期的局照和地契、县志上记载的有300多年历史的古井(八旗井)、柳条边、地面通道上铺设的百年青石、磨盘等都记载着酒坊的沿革,如今还生产并畅销的爱新觉罗系列美酒、清帝私房御酒,代表了对中国满族酒文化、御酒文化的传承和贡献。

传承了数百年的“泥窖发酵”“石锅蒸馏”“古法造纸”“酒海糊制”四项传统工艺,展示着满族传统古法酿酒技艺,并入选“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长达1公里的地下酒窖以及窖壁上的满族源流图文壁画,代表酒文化和满族文化的精髓,默默地向人们讲述着遥远的历史故事。

祖家坊注重酿造工艺、管理方法和营销模式上的创新且成绩斐然。近年来,公司及其生产的产品先后斩获“中国御酒文化研发基地”“中国酒文化经典品牌”,“辽宁老字号”“省著名商标”,“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项荣誉称号。公司董事长爱新觉罗·祖忱也获得唯一“满族酿酒传人”“中国御酒酿造大师”“中国御酒酿造技艺传承人”等荣誉称号。

助力农民就业增收

浓郁的酒香,浓厚的酒文化,助力白酒成为当地重要的支柱性产业。经多年发展,如今,祖家坊已经成为“沈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7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年12月被评为“2017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园区”五星级企业;公司所在地半拉山子村也成了享誉一方的“白酒小镇”、全国生态文明村。

近年来,祖家坊立足半拉山子村本地资源,研发、设计、生产有浓郁地方特色、文化内涵的白酒产品,不断提高酿酒工艺,生产出不同种类的酒品,提升产品的吸引力与附加值,现已研发出十大类200余款酒产品。酒产业实现收入超亿元,带动其他相关产业3000万元;安置200余名当地村民长期或临时就业,使村民年人均多收入3万元左右。

公司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忘加强村企合作,落实多元化帮扶,实现“企业+种植大户”共赢,合作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公司以高粱种植及当地特产的黏高粱、糜子、谷子、薏米等相关酿酒作物种植为主导方向,着力推广高产良种高粱种植技术,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推进全产业链发展,在带动企业增收的同时帮助农户广开销路。为进一步促进粮食深加工,公司开发了富有品牌特色的“大清官粮”(精品大米),不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也破解了优质农产品增产农民不增收的难题。

2019年,半拉山子村成立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党支部+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订单农业,种植千亩红高粱,为祖家坊公司提供生产原料,公司以高于市场价格回收。村民年复一年地耕作,其收获的农作物均被用作酿酒,在当地形成了自己的生态加工循环产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

带动文旅产业发展

“白酒古镇,探秘之旅。”自大孤家子镇到祖家坊酒业公司,悬挂于沿途道路两侧的路旗广告宛若列队迎宾的仪仗队员,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一个即将展现于眼前的洋溢着酒文化气息的“白酒古镇”景象,一股浓浓的酒香扑面而来。

近年来,祖家坊酒业公司边酿酒边探索旅游产业,与大孤家子镇联手构建文化创意、休闲旅游、沉浸体验、康养运动、现代农业相融合的域内新型文旅业态,在当地形成了以满族酿造独特生产工艺为核心的酒文化旅游景区、乡村游农业观光景区。

公司先后投入1500万元,对景区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进行扩建,在主要点位增设景区全景图,在游步道或游览线路分岔路口,设有中英文引导标识。沿着游客中心的石板路进入景区,草舍泥墙,曲香缭绕。随处可见的斛、斗、升、合等计量工具,凸显了酒文化主题,遍布景区建筑物及道路两旁的木雕、石雕、砖雕,让这座“白酒古镇”更显古色古香。

今年“五一”期间,叶茂台镇花生、三面船镇大米、慈恩寺乡寒富苹果等特产,点亮了景区的人间烟火。同时,法库县文明办、大孤家子镇还组建了爱心志愿服务队,为游客提供暖心、舒心、贴心的服务。农副产品搭上“旅游快车”,让游客们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品尝到了当地特产,进一步助推了乡村振兴的步伐。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吕良德

通讯员 赵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