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重庆日报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

“三建两融”让社区教育暖到百姓心坎上

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既是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内在要求,更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责任。

发挥优势、担当有为,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做出有力回应。

学校大力开展“三建两融”服务社区教育的探索,“三建”即建立社区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社区教育服务平台、建设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两融”即信息技术融入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与社区居民学习需求融合,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助力学习型城市建设贡献职教力量。

做好“三建”

三管齐下提升社区教育服务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市民对社区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职院校深度参与社区教育给予了更多的期待。

在阔步迈向“三有两能”区域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中,重庆城市职业学院瞄准民生需求,发挥示范先行作用。

面对教学资源与社区居民需求不匹配、不适应,无法深入社区了解居民学习需求等问题,学校通过建机制、建平台、建资源,不断提升社区教育服务水平。

抓重点,建立管理体制机制。学校将社区教育工作纳入“双高”建设重点任务、“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主要任务。完善社区教育工作管理体制,组建由校长担任组长的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社区教育工作作为继续教育工作要点之一,纳入年度考核目标体系,建立财政、校方、企业资助等多元经费筹措机制,确保经费稳定充足。

破难点,建设社区教育服务平台。学校联合社区和街道先后成立了“永川区中山路街道卧龙凼社区市民学院”“茶山竹海乡村振兴学院”,成功申报成为永川区社区教育学院城职分院、区级“巴渝工匠”乡村驿站,利用社区与居民的“零距离”优势,形成了有效的供需对接机制。

解痛点,建设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学校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免费向社区开放优质课程资源,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服务。目前,学校已建成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国家级“智慧助老”优质课程资源1门、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3门、市级优质继续教育网络课程3门、市级优质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网络课程1门、校级在线开放课程75门,获批教育部职成司第三批社区教育“能者为师”实践创新项目立项2项,主持建成2个市级教学资源库,参与共建1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

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强化平台保障、增强供给能力……三管齐下,重庆城市职业学院有效破解了现实难题,提供了一份值得借鉴的案例样本。

做特“两融”

按需定制让社区教育更精准惠民

“不同节气、不同季节都有不一样的应时食材,跟着节气变化,吃好了更健康。”老百姓对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开发的《节气养生十道菜》好评不断。据悉,该课程成功获批为教育部社区教育品牌课程和重庆市优质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网络课程。

备受好评的课程背后,是学校将课程开发与社区居民学习需求融合,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按需定制。

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有的居民想了解民法典、有的居民想学习如何做养生菜、有的居民想学习直播销售知识。学校组织相应的教师团队,开发了《民法典在生活中的应用》《直播电商销售》等课程,把丰富多样的课程送到百姓身边。”

除了深度融合的个性化定制课程,学校还搭乘数字化快车,将信息技术融入社区教育,赋能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校依托“重庆市智慧校园示范校”项目建设,打造“数据开放共享、资源丰富优质、治理透明高效、服务便捷周到、信息安全可靠”的高水平“智慧城职”云平台,将学校各级各类课程资源全部上传云平台,满足不同类型的社区教育活动,让优质资源飞入百姓家。

破难题、巧发力、深融合,学校通过高效推进“三建两融”,不仅让校社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形成合力,而且有力地提升了学校服务社区教育水平,先后获评2023年重庆市社区教育示范基地、重庆市2022-2023年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迟蔓 胡忠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