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乡日报

刘秀丽

摘要:将文学现场融入文学史教学,可通过真实的文化场景和历史背景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为此,应精心选择与文学现场相关的文学史教学资源,在文学史教学中以情境创设与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文学现场;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探究性文学史学习活动,以此推动文学现场与文学史教学的创新相融与发展。

关键词:文学现场,文学史教学,策略

将文学现场融入文学史教学中,可通过生动的文化场景和历史背景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这样不仅可以使文学史由此转变为可体验的历史和文化现象,而且也可以使学生直接感受历史的深度和文学的活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实现此目标,本文将深入分析文学现场融入文学史教学的多元策略,即精心选择与文学现场相关的教学资源、情境创设与角色扮演以及鼓励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这三种策略的有机结合,将帮助学生在文学史学习中获得更加丰富和立体的学习体验。

一、精心选择与文学现场相关的文学史教学资源

文学现场不只是文学事件的发生地,它更深层地展现了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和历史。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精心挑选与文学现场紧密相关的教学资源,这不仅包括文学作品本身,还包括与作品相关的历史文献、作者的个人信件、批评文章以及时代背景的详细描述等。首先,教师在整合文学作品及其历史背景时,应选择那些能清晰显示文学现场影响的材料,例如,在教授19世纪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史时,可展示雪莱的《西风颂》及其创作背景的详细说明,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不只是艺术创作,同时也是历史和文化的产物。教师应利用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的沉浸体验,例如,利用视频资料展示雪莱时代的英国社会景象,或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使学生“走进”那个时代的伦敦街头。这些直观的资料可以在感官上带给学生文学现场的直接体验,从而使其在情感和认知上对文学作品获得更深层的理解。其次,教师还应注意课程材料的多样性和易接近性[1]。教师除了要提供原始文本外,还应提供易于理解的翻译版本或是关于文本的现代评论和解析,从而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和不同层次上接触到文学现场。这种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将文学现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文学史的同时,也能体验和理解那个时代的生活和思想。通过这样系统而深入的资源整合,文学史的教学不再仅是单一的文本解读,而是成为一次文化和历史的深度探索。但这要求教师在文学深度和历史广度之间寻找到恰当的平衡点,以便让文学作品能够在文学史的脉络中生动展现,从而使得文学现场可以成为学习、感受和思考的空间。

二、在文学史教学中以情境创设与角色扮演模拟文学现场

在文学史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与角色扮演模拟文学现场,可让学生深入体验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进而有效提升他们对文学史的理解与兴趣。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模拟特定文学史中的场景或是某一文学时期的社会背景,举例来说,在讲授朦胧诗派时,教师可设定一个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时空背景,让学生扮演顾城、舒婷等诗人,举行一场诗歌朗诵会,从而使学生了解到朦胧诗派自觉与民族命运结合、充满理想主义情怀的特征,并通过切身体验感受那一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及文学作品所折射的思想情绪。在角色扮演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考虑如何深入探讨文学史的文化与思想层面,而不仅是复现文本内容[2]。在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讨论文学史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心理变化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动因,从而使学生全面理解文学作品,并使学生能够将其放在更广阔的文学史脉络中分析。在此过程中,情境创设不应局限于历史背景的还原,也可创造性地融合现代、历史元素,以形成一种跨时空的教学环境。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让他们更自由地探索和表达对文学史的理解。总之,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强调了文学史的时代性和文化性,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文学史的同时,深刻体验和理解历史背景中的文学创作。如此,文学史教学将更为生动,学生的学习体验也因此会更为丰富和深刻。

三、鼓励学生参与探究性文学史学习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探究性文学史学习活动,可有效提高文学史教学效果,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从而加深其对文学史的认识。首先,教师应设计一系列开放性问题,激励学生自主探索文学史中的重要议题。问题应涵盖相关文学史的背景、相关作者的生活及其思想观点对社会的影响等多个层面,例如,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明清易代时期的文学是如何表现出当时社会变革的?”要回答这类问题就需要学生深入研究相关文学作品、历史资料和批评性文章。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也可以培养他们的研究技巧和批判性思维[3]。其次,采用项目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围绕特定的文学史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独立策划研究项目,搜集与分析资料,并最终提交一份研究报告。这样的项目既加深了学生对某一历史时期或文学流派的理解,又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此外,引入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可以丰富探究性学习的材料。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使用在线数据库、电子书籍和学术论文等资源,使学生接触到更多信息,这对他们独立进行文学史研究极为有益。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博客、视频或播客等媒体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这种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可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对学习文学史的乐趣,并不断增强他们的研究和批判能力。

结语

将文学现场融入文学史教学,是一种将文本和现实紧密结合的创新方法。通过精心选择与文学现场相关的教学资源、情境创设与角色扮演以及鼓励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可在学生心中构建一个立体的、充满活力的文学世界,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

作者系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1]赵卓.文学史研究的“回到现场”[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8(1):4.

[2]雷达. “文学史与文学现场相遇”[J].飞天,2014(12).3.

[3]杨庆祥.现场的角力——一种文学史实验(80后批评家文丛)[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