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兰州晚报

榆中县“秀美兴隆”乡村振兴示范带

资源优势赋能 带动产业兴环境美

大象文化旅游帐篷营地

核心提示 时值初夏,兴隆山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宜人。榆中县“秀美兴隆”乡村振兴示范带以S104交通线为主,依托秀美的兴隆山自然风光,以“陇右名山、自然生态”为主题,整合历史传统文化,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实现生态旅游精品与传统民俗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

资源禀赋发展特色富农产业

走进马坡乡河湾村高寒山地现代科技产业园区,花卉观光大棚、中药材育苗棚及蔬菜育苗棚错落有序地排列着。走进花卉观光大棚里,一盆盆海棠花、百合花、长寿花等鲜花争奇斗艳。“当归工厂化育苗棚、百合种球繁育棚和蔬菜观光棚从今年3月底开始育苗,蔬菜育苗已经陆续运往田地里进行种植了。”河湾村党支部副书记陆小文告诉记者。

创建和美乡村,规划引导是关键,绿色发展是原则。马坡乡河湾村充分利用区域、生态、气候、土壤等资源禀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目前,河湾村已建成现代智能温室育苗4座冷棚、6座暖棚和500方蓄水池建设。其中,6座暖棚第一批育苗已全部出库,第二批育苗长势良好。

“我们通过党建引领,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公司’的形式对这10座大棚进行运营。每年能够带来16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很多农户进大棚务工参与种植,农户们每年的收入能够提高1万元左右。”河湾村党支部副书记陆小文如是说。

抢抓机遇开拓“农文旅”品牌

马坡乡哈班岔村地处榆中县城南部二阴山区,位于马坡乡马衔山北麓山脚,村子绿树掩映,四季分明,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环境资源禀赋,哈班岔村规划建设成“农文旅”发展的示范村。

“营地自2023年6月份开始投入使用,是兰州市第一家营地。如今研学自然教育活动以及公司团建方面正逐渐进行市场开拓,我们也会多种渠道进行营地运营。”甘肃大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金文杰说。

哈班岔村通过“村集体+企业+农户”形式,开展跨行业、跨领域、跨层级的产业融合、治理融合、服务融合的产业运营管理模式,形成了“青林小隐”茶摊子、“尘外山下·印象星空”和大象文旅“鲲鹏湾”营地等特色旅游品牌,如今每逢周末集田园风光欣赏、农耕采摘体验、农副产品销售等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游,吸引大量兰州市民来到哈班岔体验消费,高峰峰值可接待游客1000余人,每年产生集体分红收入约10.3万元。

马坡乡副乡长潘晓峰表示:“通过和美乡村建设,哈班岔村在人居环境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每年可达30万元,农户人均收入达到1万5千余元。”

多点发力

实现“山水田林人居”和谐共生

榆中县“秀美兴隆”乡村振兴示范带,重点串联城关镇龚家屲村、分豁岔村、朱家湾村、兴隆山村和马坡乡河湾村、哈班岔村,通过发展都市观光农业、设施农业、乡村旅游、“一村一品”等特色产业,全面推进示范带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改善农田整体环境,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土地综合整治、环境整治、生态修复等措施,彰显自然淳朴的田园风光,实现“山水田林人居”和谐共生。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八个美丽,做好四篇文章,利用兴隆山、马衔山等资源禀赋,挖掘自身潜力,打造休闲旅游、农业观光、特色有机产业,着力‘带’、聚焦‘美’、突出‘变’、呈现‘亮’,全力推进‘秀美兴隆’乡村振兴带示范建设。”马坡乡副乡长潘晓峰表示。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莉 实习生 韩金草 文/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