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沈阳晚报

术后肝脏仅剩三分之一 挑战肝胆外科手术天花板

两例复杂肝门部胆管癌病例在中国医大一院获得根治性治疗

近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为两例肝门部胆管癌侵及门静脉的患者成功实施联合“肝三叶切除、全尾状叶切除、门静脉重建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这些听起来生涩的医学名词背后,是肝胆外科吴刚教授团队近两个月的缜密准备和精准实施,使患者得以治愈后的安心生活。肝门部胆管癌在外科治疗中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如何提早发现肝胆系统肿瘤?昨日,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副教授王光。

极限肝切除,高龄患者也能好好生活

虽然不如肝癌、肺癌一样高发,肝门部胆管癌却是临床最常见的肝外胆道恶性肿瘤,占胆管肿瘤的50%—60%,且多数患者一经发现即是晚期。王光告诉记者,有一位75岁的刘大爷,入院时状态极差,不仅发生消化道溃疡伴穿孔,还出现了黄疸等症状。“他每天都要吃大量止疼药,身体很虚弱,严重的贫血,加上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实施手术的难度非常大。但我们非常清楚,肝门部胆管癌如果不能通过手术来解决,他未来的生活质量是无法保证的,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让患者能够有质量地生活。”王光说。

治疗团队经过详细的术前肝脏三维血管重建、模拟不同肝切除、剩余肝体积的计算,确定了最终的手术方案。但是术前准备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尤其是面对身体状态不佳的患者,吴刚教授团队联合介入科等多个科室医生,为刘大爷进行精准PTBD减黄、改善保留肝脏的功能,并充分评估了术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对手术流程、风险防控制定了详细的预案。“这次手术是由吴刚教授主刀,我作为助手,在麻醉科刘钢教授及手术室团队的全力配合下进行的。手术的很大一部分挑战来自于极限肝切除,也就是切除了肝脏左三叶+全尾状叶,同时进行了右后叶门静脉重建和右后叶胆管-空场吻合。”王光说,“也可以这样理解,就是切除后刘大爷的肝脏体积只占标准肝体积的32%,这可以说是人能够耐受的最少肝脏了。因为对一般人来说,至少要保留25%—30%有效肝体积方能存活,手术一旦不顺利,术后哪怕一个小小的并发症出现,病人就可能出现急性肝功衰竭,甚至死亡。治疗难度之大、风险之高是一般手术难以相比的。”

尽管手术艰难,用时7个小时,但刘大爷出院后复查一切都好,残余肝脏体积已经有所增大。“很快老爷子就可以跟正常人一样生活了。”王光说。而另一位同样患有肝门部胆管癌的77岁患者,也在术后很快顺利出院。

多手段综合治疗,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作为肝胆外科领域最具挑战性的手术,医大一院近期两例“联合肝脏极限肝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医院在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而对于患有肝门部胆管癌的患者来说,手术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重要手段之一。王光表示,尽管治疗肝门部胆管癌还有胆道内、外引流、放疗、辅助性化疗等,但根治性手术对于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来说,不仅是延长生存时间,更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那么为何肝门部胆管癌如此难以为人所察觉,以至于很多患者一经发现即为晚期?王光表示,由于肝门部胆管癌位于肝门部狭小空间,也更容易沿胆管壁向肝内侵犯,同时极易侵犯毗邻的肝动脉、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处于早期时患者不会有明显症状,可能会觉得有些不舒服、消化不良的感觉,但一般也不会想到是肝门部胆管癌。很多患者是因为出现黄疸症状才到医院就医。”但肝门部胆管癌可以通过超声和血液检测进行监测和预防,王光表示,“超声下出现胆管扩张时,记得进一步检查一下,如果同时出现转氨酶升高,还是要警惕,到正规医院及时就诊。”

另外,当疾病处于晚期时,根治切除率只有20%,“但我们可以通过联合大范围肝切除、联合受累血管切除重建、术前栓塞切除侧门静脉增加保留侧肝脏体积等措施使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切除率提高到40%,使以往不能手术切除病人得以手术治疗。”王光说。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丁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