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紫色是吉祥、富贵以及身份地位的象征,很多具有吉祥寓意的成语中,也都用了“紫”字,比如背紫腰金、怀银纡紫、紫芝眉宇、紫气东来等。

紫罗兰翡翠即紫色的翡翠,因其颜色像紫罗兰花而得名,行内称为“椿”或“春”。

在珠宝翡翠市场上,我们常看到的紫罗兰翡翠,根据色泽的浓郁度和饱和度,可以分为五种:皇家紫、红紫、蓝紫、粉紫、紫罗兰。

紫罗兰翡翠因其高雅的颜色被越来越多人喜欢,但是紫罗兰翡翠有一个“怪”现象——“见光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紫罗兰翡翠自身的特点

“十春九木”,其中“春”是对翡翠紫色的称呼,意思就是大部分紫色翡翠的水头都不好。这也是紫罗兰翡翠的一个重要特点。

紫罗兰翡翠的颜色通常都不浓,种水也相对要差一些,再加上自身的“棉”比较多,致色又不够明艳,所以在自然光下看,里面的棉絮就更明显,整体看起来泛白。

什么是“见光死”?

紫罗兰翡翠在强光下或在室外自然光下会发白,变成白色或者很淡的紫色,没有在室内看的浓郁、鲜亮,这就是行内所说的“见光死”。

有没有见光不死的?相对来说颜色浓郁,水头好质地细腻,就越少色差。如果碰到玻璃种起荧光的紫罗兰那肯定无疑是天价了。

为什么会出现见光死呢?

首先从物理的角度来看,我们都知道红绿灯以红黄绿为展示,因为他们的可见光波长较长,在进入眼睛视网膜中很快与感光色素反应,而紫色波长很短。

当然这是一方面,最为主要的是紫罗兰翡翠一般种水都不会很好,底子相对来说棉线较多,透明度较低,因此在光线较亮的地方白色底的反光会比紫色更明显,使得紫罗兰翡翠发白,尤其是粉紫的翡翠,因为颜色较浅,反光程度更高,发白得也就更厉害。

紫罗兰翡翠的挑选

在选购时,最好在标准晴天的自然光下观看。紫罗兰,怎么看都不如在店里看,但是在晚宴之类的出席活动上,却又是另外一番高雅风味,主要因为他们会选择适当的光线,柔和的光线,这时候紫就突出了。

在看紫罗兰翡翠的时候不要直接看颜色,而要先看底,看它的紫色占据了多少的比例,紫色深入底子的程度,最后看紫色是由内而外还是由外而内。

近年来,紫罗兰翡翠越来越受欢迎,价格也是一再攀升,拍卖会上种水俱佳的紫罗兰翡翠几乎不愁买家,根据拍卖会上的拍卖结果可以看出紫罗兰翡翠的升值空间是非常可观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