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中,紫色是吉祥、富貴以及身份地位的象徵,很多具有吉祥寓意的成語中,也都用了“紫”字,比如背紫腰金、懷銀紆紫、紫芝眉宇、紫氣東來等。

紫羅蘭翡翠即紫色的翡翠,因其顏色像紫羅蘭花而得名,行內稱爲“椿”或“春”。

在珠寶翡翠市場上,我們常看到的紫羅蘭翡翠,根據色澤的濃郁度和飽和度,可以分爲五種:皇家紫、紅紫、藍紫、粉紫、紫羅蘭。

紫羅蘭翡翠因其高雅的顏色被越來越多人喜歡,但是紫羅蘭翡翠有一個“怪”現象——“見光死”,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紫羅蘭翡翠自身的特點

“十春九木”,其中“春”是對翡翠紫色的稱呼,意思就是大部分紫色翡翠的水頭都不好。這也是紫羅蘭翡翠的一個重要特點。

紫羅蘭翡翠的顏色通常都不濃,種水也相對要差一些,再加上自身的“棉”比較多,致色又不夠明豔,所以在自然光下看,裏面的棉絮就更明顯,整體看起來泛白。

什麼是“見光死”?

紫羅蘭翡翠在強光下或在室外自然光下會發白,變成白色或者很淡的紫色,沒有在室內看的濃郁、鮮亮,這就是行內所說的“見光死”。

有沒有見光不死的?相對來說顏色濃郁,水頭好質地細膩,就越少色差。如果碰到玻璃種起熒光的紫羅蘭那肯定無疑是天價了。

爲什麼會出現見光死呢?

首先從物理的角度來看,我們都知道紅綠燈以紅黃綠爲展示,因爲他們的可見光波長較長,在進入眼睛視網膜中很快與感光色素反應,而紫色波長很短。

當然這是一方面,最爲主要的是紫羅蘭翡翠一般種水都不會很好,底子相對來說棉線較多,透明度較低,因此在光線較亮的地方白色底的反光會比紫色更明顯,使得紫羅蘭翡翠發白,尤其是粉紫的翡翠,因爲顏色較淺,反光程度更高,發白得也就更厲害。

紫羅蘭翡翠的挑選

在選購時,最好在標準晴天的自然光下觀看。紫羅蘭,怎麼看都不如在店裏看,但是在晚宴之類的出席活動上,卻又是另外一番高雅風味,主要因爲他們會選擇適當的光線,柔和的光線,這時候紫就突出了。

在看紫羅蘭翡翠的時候不要直接看顏色,而要先看底,看它的紫色佔據了多少的比例,紫色深入底子的程度,最後看紫色是由內而外還是由外而內。

近年來,紫羅蘭翡翠越來越受歡迎,價格也是一再攀升,拍賣會上種水俱佳的紫羅蘭翡翠幾乎不愁買家,根據拍賣會上的拍賣結果可以看出紫羅蘭翡翠的升值空間是非常可觀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