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繼琨(1908~2003.3.21)中國作曲家,指揮家。福建泉州人。蔡繼琨是世界上最年老的指揮家之一。

1932年在廈門集美高級師範畢業,留校任管絃樂隊指揮。後赴日本東京帝國音樂學院學習作曲、指揮。1936年創作管絃樂《潯江漁火》,獲日本國際交響樂曲公募首獎。1937年回國後,於福建省政府教育廳任職;1940年創建省立福建音樂專科學校(1942年改國立),爲首屆校長。1945年,臺灣光復,蔡繼琨應時任臺灣行政長官陳儀之邀,成立了現“臺灣交響樂團”的前身“臺灣省警備司令部交響樂團”,任團長兼指揮。樂團經常到臺灣各地巡迴演出,贏得臺灣各界人士的讚譽,被譽爲“臺灣交響樂之父”。

1955年當選爲“東南亞音樂會議”副主席兼音樂教育與音樂文化委員會主席。他對促進中菲文化交流不遺餘力,並以精湛的指揮藝術和卓越的音樂才華,獲得菲律賓歷屆總統的褒揚。1949年,蔡繼琨任菲律賓馬尼拉大學音樂學院教授,並任馬尼拉演奏交響樂團指揮。1983年,蔡繼琨變賣菲律賓的所有財產,帶着畢生的積蓄和十一箱珍貴樂譜、資料毅然回到福建。1989年回國創辦福建社會音樂學院,1993年創辦福建音樂學院。1995年獲得美國國際傑出人物中心頒發的“卓越成就人物”證書。

2000年,他以九十一歲高齡上臺指揮交響樂團,在福州、廈門、泉州連演數場,震動樂壇。第三屆中國音樂金鐘獎組委會授予蔡繼琨“終身榮譽勳章”。

2003年3月21日病逝於福州。其音樂作品還有反映抗戰內容的歌劇《保衛大福建》,歌曲《抗戰歌》、《我是中國人》,鋼琴曲《婆娑舞曲》、《雨後吉山》,清唱劇《悲壯的別離》,藝術歌曲《長相思》等。

任職於福建省政府的蔡繼琨

蔡繼琨的第一位妻子葉葆懿,曾任重慶陸軍軍樂學校上校教官,1975年病逝。

1938年6月,蔡繼琨(前排右二)率“戰地歌詠團”出發慰問前晉謁福建省主席陳儀(前排右七)時的合影。

1939年,蔡繼琨率福建省“南洋僑胞慰問團”赴菲律賓慰問時,與華人界名流的合影。前排中坐者爲蔡繼琨,右四爲蔡的叔父。

1940年,蔡繼琨赴上海延聘外籍音樂教師時與他們的合影。

1941年1月30日,兼任指揮的蔡繼琨與福建省政府軍樂隊成員合影。

指揮演出時的蔡繼琨,攝於1941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