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腳屋:組成柬埔寨特色民居一道風景線

曾祥裕

我從柬埔寨金邊穿越600多公里,前往暹粒,沿途撲入眼簾的圖景就是空寂廣闊的田野和散落其中一座座寂寞的高腳屋。

這就是一幅千百年來柬埔寨農村居住場景,世世代代柬埔寨平民蝸居之所,狹小二十多個平方米空間裏三代同堂者也有之。夫妻同房時需等身邊小孩睡熟後,方可盡魚水之歡。

我們驅車從金邊到暹粒的6號公路,路面不寬,兩車道而已,一路上緩慢前行,花了六個多小時,一路上除了偶爾路過的小鎮,大片的農田曝曬在陽光下,一路上可見零零星星的高腳屋。靠近暹粒郊區時,綠樹才越來越多。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柬埔寨,舊稱高棉,位於中南半島西南部,佔地181,035平方公里,20%爲農業用地。西部及西北部與泰國接壤,東北部與老撾交界,東部及東南部與越南毗鄰,南部則面向暹羅灣。柬埔寨領土爲碟狀盆地,三面被丘陵與山脈環繞,中部爲廣闊而富庶的平原,佔全國面積四分之三以上。

柬埔寨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9—30℃,5—10月爲雨季,11月—次年4月爲旱季,受地形和季風影響,各地降水量差異較大,象山南端可達5400毫米,金邊以東約1000毫米。

地理環境影響人。人是自然之子,受當地生活環境的氣候、日照、水土等因素影響。

在柬埔寨農村“高腳屋”成爲典型民居,這是人順應環境的產物。

我觀察到這種高腳屋的構架其實和中國雲南、湘西少數民族居住區的吊腳樓基本相同,用木柱撐起房屋,下部懸空飼養雞鴨。這是適應雨季河水氾濫和躲避蟲獸侵襲以及便於散熱通風的建築形式。

柬埔寨宮殿和神廟的建築用材爲紫色或白色石頭,但平民建高腳屋的材料爲木板做牆、用木板作屋頂,而貧窮人家建頂所用的卻是茅草。

不管用什麼材料,大多數高腳屋是沒有門的,從外面往裏望空空如也。

當地人睡覺一般有三種方式:直接睡在木地板上、鋪張席子,一家人就這樣挨着而臥,或者利用空間,綁一個吊牀。

隨着柬埔寨的建設發展,有些人脫貧致富。我在柬埔寨民俗文化村看到較富裕的高腳屋,變的更寬敞,也安上了門,家中佈置更具現代裝飾,牆上開了窗,室內還有沙發、桌椅之類傢俱。

據本地朋友介紹,柬埔寨天氣炎熱,種田十分簡單:大半年旱季無所事事,雨季來了播種,雨季結束時收穫,一年一季足以。

柬埔寨工業不發達,外包加工之類事少,農村人平時無事幹,閒着空耗時光。

所幸旅遊業逐漸興旺,不少景區或城市附近的農戶,擺起小地攤或騎自行車,搭着土特產或小食品之類,向遊客兜售,掙錢,貼補家用。

同行者瞭解到柬埔寨農村生存和生產環境如此惡劣後,深有感觸地說,因地致貧很可怕。

所以,在中國幫助貧困山鄉農民脫貧,有一個措施就是移民,把他們遷移到好山好水,交通便利區域,重新開始新生活。

我還觀察到柬埔寨是個農業國,但地廣人少,全國總人口不過一千二百多萬。

中國農村聚族而居,形成自然村落,多則住家有幾千戶人家。但在柬埔寨農村,這種人氣旺的村落很少,所以顯得柬埔寨的一幢幢單獨的高腳屋實在太寂寞了。

柬埔寨農民隨遇而安,樂天知命。我在小吳哥見到一戶前來參加歡度新年的農家,六七人自帶飯桶,席地晚餐,用手抓飯,咬一口黃瓜作菜。他們見我們在注視着,便回報微笑。

我聽柬埔寨人說,現在柬埔寨正在修復內戰創傷,很滿足當下安定生活,雖還很窮,但比起十年前來說,可喫飽飯了。

我在柬埔寨鄉村散步時,耳畔常響起歡聲笑語。

我想,柬埔寨人這種散淡心態,與世代生活在佛教國度有關。

樂天知命,安心便好!遠離戰火侵害,高腳屋也是安身立命,享受天倫之樂的好地方!心有詩意,方有遠方;心有嚮往,方可進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