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市民發現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掀起了“砍價潮”,不時會有朋友邀請幫忙對某種商品進行砍價,幫忙砍價的人越多,商品越便宜,或者乾脆白送。昨天,市民劉女士致電黨報熱線反映,前幾天她成功“砍價”,0元得到了心儀的旅行箱,結果箱子還沒寄到,幫她砍價的好友就疑似信息被泄露,收到了詐騙短信。

爲了體驗一下“砍價”,記者點開朋友圈一條“求砍價”的鏈接。首先需要確認授權某平臺,隨後進入的界面上詳細介紹了商品內容、活動規則。在界面下方,還有已經參與過砍價的朋友微信暱稱和頭像,以及他們砍掉的價格。記者發現,商家用來做砍價活動的商品一般都是生活用品。“我距離免費拿這套化妝品就只剩100元了,麻煩大家來幫忙砍一下價!”市民施女士也遭遇了朋友圈“砍價”刷屏。“朋友轉發了一個公衆號,內容是一款標價500多元的化妝品,邀請其他朋友來點擊‘砍價’,每點一次,就可得到1至10元不等的優惠,直到價格變成‘0元’,就可以免費得到該款產品。”施女士告訴記者,她當即幫朋友點了“砍價”,同時也關注了該微信公衆號,“由於每個人砍價的機會有限,整個砍價任務也限制時間,直到最後,商品還有50多元沒砍掉,白忙活一場。”“利用社交關係和個人影響力,讓消費者產生購買行爲,並通過社交拉動更多用戶參與,這是社交電商的特質,用戶通過拼團模式分享商品鏈接,相當於免費在做平臺推廣,因此爲平臺帶來了低成本的用戶流量。”記者諮詢公安部門瞭解到,微信“幫砍價”活動起初只是用於營銷。不少商家通過這種活動吸引人們在朋友圈轉發關注,從而吸引了一大羣粉絲,短時間獲得了大量關注度,實現不錯的營銷效果。後來,這種成本低、操作簡單而且受衆容易上當的活動被不法分子盯上了,通過朋友圈砍價,收集個人信息和騙錢,演變成了一種新型的騙局,參與過的用戶會收到大量的廣告短信和詐騙短信。

採訪中,不少安全意識較高的市民表示,最初看到朋友“求砍價”的鏈接,大多會礙於情面點進去,但出現需要輸入姓名、手機號碼等信息進行驗證的內容,就會立即放棄。市民吳先生說,有時他點擊幫忙砍價的鏈接,發現需要輸入個人手機號進行驗證才能登錄砍價,他就會立即退出鏈接。

黨報熱線提醒廣大市民:要對朋友圈發佈的砍價贏大獎類似的營銷保持高度警惕,切勿輕易填寫個人信息,特別是敏感信息千萬要謹慎填寫,對於要求轉賬匯款的一定要覈實好對方情況後才匯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