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写给台静农的信札

台静农自书诗卷(局部)

台静农写张大千诗

文/羊城晚报记者 朱绍杰 实习生 邹子欣 图/受访者提供

受访嘉宾

许礼平,1952年生于澳门,祖籍广东揭阳。香港著名出版人、收藏家。早岁于东瀛编纂《货币书目知见录》《中国语文索引》,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香港中文大学编《中国语文研究》,八十年代创办问学社、翰墨轩,九十年代创办《名家翰墨》月刊、丛刊。

羊城晚报:在什么契机你开始对台静农先生的书法进行整理?

许礼平:系统整理应该是从2011年开始。其实在台先生过世之后,有好几个活动,我们曾经经手过,在台北、广州都有搞过自己的活动,但是出版计划一直在思考要怎样做,能将他一辈子的墨迹汇编。当时的考虑就是,启功先生也是建议用一个书名,叫做《台静农先生遗作辑全》,因为不是他在世时编完的,而是他去世后、在波士顿的大儿子和在台北的小儿子提供材料汇编的。第二,这个工作量很大,等到2011年,许乐心回香港了,当时还没开始正式工作,她还在港大读法学博士,但终于有时间可以扫描、整理,做释文的这些准备工作。后来,宋浩及广东教育出版社有了这个出版计划,我们觉得可以先选一些精华出版。

羊城晚报:你如何评价台静农先生的书法?

许礼平:他的书法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已经有很多人关注,当时我记得孔另境(茅盾的妻舅)就编了一本《中国现代作家书简》,都有选台先生的书简。其实在早期,无论从文人书法的角度,或是书法家的角度,台静农先生的书法都是得到高度认可的。

羊城晚报:近几年学人的书法受到重视,起源是什么呢?

许礼平:以前,别人玩书法或者收藏书法、研究书法,纯粹是出于书法的角度。近十几二十年,逐渐开始研究书家背后的学养。如果纯粹写字,我们有十三亿九千万人都会写字。为什么就是他的书法受到重视?就是因为书法牵涉到他在社会上、历史上的位置,他作出了什么贡献,有些什么是别人没有的。

羊城晚报:如你刚才所说,上一代的收藏家可能更关注的是书家有没有著书立传,在学术上有无贡献?

许礼平:对的。比如容庚先生,他的收藏标准之一就是这个人有没有著作,如果没有著作,他是不会收藏的。因为著述反映一个人的学问。

也有些人没有著作传世或者是突然间逝世,这就比较吃亏。譬如黄罕,本打算五十岁之后再著书立说,但他五十岁的时候便去世了。我在2000年左右在嘉德买了他长条的书法,三四千元有交易,当时他的知名度并不高。到了近几年,大家才开始关注他,于是他的书法被抢到很贵。

羊城晚报:所以对于学人书法的关注,其实时间并不算很长?

许礼平:早些日子,北京嘉德拍卖一件《尝试二集》,落锤价一千万。以前你是根本无法想象的。一些出版社,本身存有很多名人手稿,但是否能保存下来,就涉及出版社负责人的观念。譬如香港《新晚报》、《大公报》的罗孚,周作人寄稿件给他,他没有给排字房剪开两行排字,而是他重新抄写一遍,再交给排字房,那份原稿便可保留下来,后来捐给了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有这样的见识,才可以把东西保存下来。

羊城晚报:近十年来文人书法的兴起原因是什么?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收藏观念?

许礼平:现在收藏界的品位提升了,以前那种纯粹收藏高级行货的观念已经改变了。而且每个人所收藏的东西不一样。广东就有一个藏家专门收藏李文田的东西,专心研究李文田。中国有那么多好东西流传下来,你不可能什么都收藏。有些人喜欢收藏陈兰甫、陈礼、陈东顺,北师大的校长陈垣就喜欢收藏陈东顺的作品。物聚于所好,这些风气到了近几年会更为旺盛。

羊城晚报:今天的很多学者都写一些书法,在收藏价值方面,你是怎么看的呢?

许礼平: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偶然性。同样很有成就的人,但在市场上大家的关注点不在他身上,那无论他写了多少,一大沓东西在拍场也只能拍出几千元。但有些人一篇作品就可以卖几十万。

作为藏家,关键就看他本人的兴趣,不一定要跟别人去抢这么贵的东西。有很多人尚未被关注到,譬如浙江大学的白谦慎,他很有学问,但是他的书法作品在市场上价格并不高。譬如陈垣的字,也不是很贵,反而他的学生启功的字很贵。但陈垣很有学养,在我们广东人里,他是非常厉害的。所以,收藏家会考虑,不一定要跟风抢些这么贵的东西。

7月3日,《学人墨迹丛书·第一辑》第一本《台静农》在广州举行首发式。这批首度出版的手稿墨迹,以台静农“自书诗卷”最为珍贵。台静农生前曾写过两三卷赠学生辈,这一卷则属于自留作品,此卷作品不仅有文献价值,更能反映一代学人“呕心沥血的情志,也足供作半个世纪来艰难时代的见证!”

上世纪80年代创办香港“翰墨轩”的许礼平先生,很早就开始与台湾及内地的文化名家交往,由他创办的知名艺术杂志《名家翰墨》也是最早刊载、评介台静农书法的媒体,可见渊源之深。本书即由许礼平女公子、“翰墨轩”第二代掌门人许乐心收集整理,将这批罕见的台静农墨迹,首度以出版的形式公之于众。

台静农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于中国文坛的文学家,系著名文学团体“未名社”骨干成员,他与鲁迅有过密切交往;五十年代在从事学术之余,寄情书画,半个多世纪以来,以一手倪元璐体,被公认为书法大家。

近年来,学人书法作品越来越受到收藏界、艺术市场的重视。2012年,北京匡时推出“南长街54号藏梁氏重要档案”专场拍卖,档案146个标的全数成交,共拍得6709万元。不少拍品均以高出估价数倍甚至数十倍的价格成交。梁启超手稿《袁世凯之解剖》成交价为713万元摘得专场头魁。梁思成、林徽因的文定礼本以379.5万元成交成为本场亚军拍品。清代学术概论讲稿以368万元成交;梁启超关于创办《国风报》 宣传立宪思想的信札以264.5万元成交。康有为谴责袁世凯诗作《不敢再来行》也拍得178.25万元的成绩。

2013年,成立不久的广东崇正成功推出“史学巨擘·陈垣先生著作及稿本”专场。陈垣曾被毛泽东称为“国家的国宝”,与陈寅恪并称“史学二陈”。与新会的另一个大师梁启超并称“双子星座”,被誉为近代中国之世界级学者。该专场中,除了大部分为陈垣先生学术生涯中重要的稿本著作以外,还有不少是陈垣先生批注以及抄写的文稿手迹,合计约数十万字。包括了陈垣关于中国古代四种外来宗教的四篇考证性专论文章,分别是《元也里可温教考》(1917年)、《开封一赐乐业教考》(1919年)、《火祆教入中国考》(1922年)、《摩尼教入中国考》(1922年),这些专论基本都是初稿以及修改稿等,不少附有当时的原始手迹。

随后,广东崇正在2014年秋拍中精选一批尘封已久的名人信札组成“私家话语——近代名人朋友圈”专场,其中,包括钱钟书、杨绛、叶圣陶、沈从文、朱自清、陈垣、齐白石、黄冑等一批大名人的信札。

学人书法信札拍卖也随其热度,引来争议。2013年6月,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推出“也是集——钱钟书书信手札专场”研讨会。随后,包括钱钟书、杨绛、钱瑗书信及手稿等共计109件在北京上拍。然而此次拍卖活动事先并未得到当事人杨绛先生同意,杨绛先生也在第一时间发表公开信,坚决反对此次拍卖。次年,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叫停此次私人书信拍卖。

作者:朱绍杰 邹子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