啓功寫給臺靜農的信札

臺靜農自書詩卷(局部)

臺靜農寫張大千詩

文/羊城晚報記者 朱紹傑 實習生 鄒子欣 圖/受訪者提供

受訪嘉賓

許禮平,1952年生於澳門,祖籍廣東揭陽。香港著名出版人、收藏家。早歲於東瀛編纂《貨幣書目知見錄》《中國語文索引》,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爲香港中文大學編《中國語文研究》,八十年代創辦問學社、翰墨軒,九十年代創辦《名家翰墨》月刊、叢刊。

羊城晚報:在什麼契機你開始對臺靜農先生的書法進行整理?

許禮平:系統整理應該是從2011年開始。其實在臺先生過世之後,有好幾個活動,我們曾經經手過,在臺北、廣州都有搞過自己的活動,但是出版計劃一直在思考要怎樣做,能將他一輩子的墨跡彙編。當時的考慮就是,啓功先生也是建議用一個書名,叫做《臺靜農先生遺作輯全》,因爲不是他在世時編完的,而是他去世後、在波士頓的大兒子和在臺北的小兒子提供材料彙編的。第二,這個工作量很大,等到2011年,許樂心回香港了,當時還沒開始正式工作,她還在港大讀法學博士,但終於有時間可以掃描、整理,做釋文的這些準備工作。後來,宋浩及廣東教育出版社有了這個出版計劃,我們覺得可以先選一些精華出版。

羊城晚報:你如何評價臺靜農先生的書法?

許禮平:他的書法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已經有很多人關注,當時我記得孔另境(茅盾的妻舅)就編了一本《中國現代作家書簡》,都有選臺先生的書簡。其實在早期,無論從文人書法的角度,或是書法家的角度,臺靜農先生的書法都是得到高度認可的。

羊城晚報:近幾年學人的書法受到重視,起源是什麼呢?

許禮平:以前,別人玩書法或者收藏書法、研究書法,純粹是出於書法的角度。近十幾二十年,逐漸開始研究書家背後的學養。如果純粹寫字,我們有十三億九千萬人都會寫字。爲什麼就是他的書法受到重視?就是因爲書法牽涉到他在社會上、歷史上的位置,他作出了什麼貢獻,有些什麼是別人沒有的。

羊城晚報:如你剛纔所說,上一代的收藏家可能更關注的是書家有沒有著書立傳,在學術上有無貢獻?

許禮平:對的。比如容庚先生,他的收藏標準之一就是這個人有沒有著作,如果沒有著作,他是不會收藏的。因爲著述反映一個人的學問。

也有些人沒有著作傳世或者是突然間逝世,這就比較喫虧。譬如黃罕,本打算五十歲之後再著書立說,但他五十歲的時候便去世了。我在2000年左右在嘉德買了他長條的書法,三四千元有交易,當時他的知名度並不高。到了近幾年,大家纔開始關注他,於是他的書法被搶到很貴。

羊城晚報:所以對於學人書法的關注,其實時間並不算很長?

許禮平:早些日子,北京嘉德拍賣一件《嘗試二集》,落錘價一千萬。以前你是根本無法想象的。一些出版社,本身存有很多名人手稿,但是否能保存下來,就涉及出版社負責人的觀念。譬如香港《新晚報》、《大公報》的羅孚,周作人寄稿件給他,他沒有給排字房剪開兩行排字,而是他重新抄寫一遍,再交給排字房,那份原稿便可保留下來,後來捐給了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有這樣的見識,纔可以把東西保存下來。

羊城晚報:近十年來文人書法的興起原因是什麼?反映了一種怎樣的收藏觀念?

許禮平:現在收藏界的品位提升了,以前那種純粹收藏高級行貨的觀念已經改變了。而且每個人所收藏的東西不一樣。廣東就有一個藏家專門收藏李文田的東西,專心研究李文田。中國有那麼多好東西流傳下來,你不可能什麼都收藏。有些人喜歡收藏陳蘭甫、陳禮、陳東順,北師大的校長陳垣就喜歡收藏陳東順的作品。物聚於所好,這些風氣到了近幾年會更爲旺盛。

羊城晚報:今天的很多學者都寫一些書法,在收藏價值方面,你是怎麼看的呢?

許禮平:在這方面有一定的偶然性。同樣很有成就的人,但在市場上大家的關注點不在他身上,那無論他寫了多少,一大沓東西在拍場也只能拍出幾千元。但有些人一篇作品就可以賣幾十萬。

作爲藏家,關鍵就看他本人的興趣,不一定要跟別人去搶這麼貴的東西。有很多人尚未被關注到,譬如浙江大學的白謙慎,他很有學問,但是他的書法作品在市場上價格並不高。譬如陳垣的字,也不是很貴,反而他的學生啓功的字很貴。但陳垣很有學養,在我們廣東人裏,他是非常厲害的。所以,收藏家會考慮,不一定要跟風搶些這麼貴的東西。

7月3日,《學人墨跡叢書·第一輯》第一本《臺靜農》在廣州舉行首發式。這批首度出版的手稿墨跡,以臺靜農“自書詩卷”最爲珍貴。臺靜農生前曾寫過兩三卷贈學生輩,這一卷則屬於自留作品,此卷作品不僅有文獻價值,更能反映一代學人“嘔心瀝血的情志,也足供作半個世紀來艱難時代的見證!”

上世紀80年代創辦香港“翰墨軒”的許禮平先生,很早就開始與臺灣及內地的文化名家交往,由他創辦的知名藝術雜誌《名家翰墨》也是最早刊載、評介臺靜農書法的媒體,可見淵源之深。本書即由許禮平女公子、“翰墨軒”第二代掌門人許樂心收集整理,將這批罕見的臺靜農墨跡,首度以出版的形式公之於衆。

臺靜農是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活躍於中國文壇的文學家,系著名文學團體“未名社”骨幹成員,他與魯迅有過密切交往;五十年代在從事學術之餘,寄情書畫,半個多世紀以來,以一手倪元璐體,被公認爲書法大家。

近年來,學人書法作品越來越受到收藏界、藝術市場的重視。2012年,北京匡時推出“南長街54號藏梁氏重要檔案”專場拍賣,檔案146個標的全數成交,共拍得6709萬元。不少拍品均以高出估價數倍甚至數十倍的價格成交。梁啓超手稿《袁世凱之解剖》成交價爲713萬元摘得專場頭魁。梁思成、林徽因的文定禮本以379.5萬元成交成爲本場亞軍拍品。清代學術概論講稿以368萬元成交;梁啓超關於創辦《國風報》 宣傳立憲思想的信札以264.5萬元成交。康有爲譴責袁世凱詩作《不敢再來行》也拍得178.25萬元的成績。

2013年,成立不久的廣東崇正成功推出“史學巨擘·陳垣先生著作及稿本”專場。陳垣曾被毛澤東稱爲“國家的國寶”,與陳寅恪並稱“史學二陳”。與新會的另一個大師梁啓超並稱“雙子星座”,被譽爲近代中國之世界級學者。該專場中,除了大部分爲陳垣先生學術生涯中重要的稿本著作以外,還有不少是陳垣先生批註以及抄寫的文稿手跡,合計約數十萬字。包括了陳垣關於中國古代四種外來宗教的四篇考證性專論文章,分別是《元也裏可溫教考》(1917年)、《開封一賜樂業教考》(1919年)、《火祆教入中國考》(1922年)、《摩尼教入中國考》(1922年),這些專論基本都是初稿以及修改稿等,不少附有當時的原始手跡。

隨後,廣東崇正在2014年秋拍中精選一批塵封已久的名人信札組成“私家話語——近代名人朋友圈”專場,其中,包括錢鍾書、楊絳、葉聖陶、沈從文、朱自清、陳垣、齊白石、黃冑等一批大名人的信札。

學人書法信札拍賣也隨其熱度,引來爭議。2013年6月,中貿聖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推出“也是集——錢鍾書書信手札專場”研討會。隨後,包括錢鍾書、楊絳、錢瑗書信及手稿等共計109件在北京上拍。然而此次拍賣活動事先並未得到當事人楊絳先生同意,楊絳先生也在第一時間發表公開信,堅決反對此次拍賣。次年,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叫停此次私人書信拍賣。

作者:朱紹傑 鄒子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