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3月1日,逃台后的蒋介石结束了他的下野生涯,决定“复出视事”,介寿馆便正式更名为“总统府”。马英九透过车窗,远远盯住正门高悬的那块镶有“总统府”三个鎏金字的横匾,眼神里难免有一丝忧郁。虽不清楚为什么突然调他来此,但马英九早已听说一个传闻,介寿馆的新主人蒋经国由于糖尿病等宿疾已进入晚期,在病魔折磨下他已经有近半年的时间不登介寿馆二楼的办公室了。既然如此,为什么刚才到政治大学请他来此的那位便衣官员,却在他登上轿车的时候叮嘱他:“马先生,今天见了经国先生,说话千万要慎重!”

“马先生,请随我来!”还是那位随行的便衣官员,当马英九在“总统府”门前下车时,他再次走上前来,亲切地向那高大的拱门前的台阶上一指,说:“请注意您的仪表,一定要给经国先生以干净整洁的好印象。因为经国先生要求担任他译员的人必须仪容整洁。”

马英九心里又是一震,看起来他刚才在车上的估计已经接近准确了。这位随行官员虽然话语不多,但却已经把请他到介寿馆的意思交代清楚了。马英九不敢怠慢,他情不自禁地弹掉笔挺黑西服上的纤尘,正了正白衬领下的枣红色领带。抬头朝“总统府”正门一看,见正门照例还像以往那样关闭着,不准许任何官员的汽车驶入。他从前听说只有蒋氏父子的轿车可从正门直入,余者不论哪一级官员,只能将车停在距正门十米开外的地方,然后通过正门左右两侧的电动玻璃门走进去。马英九神色紧张,正想向守门的宪兵还礼,却见左边的玻璃大门开启,闪出一位英俊潇洒的青年官员,看样子还不足40岁,浑身有一股洋气。他就是靠出任蒋经国英文秘书起家、现在已经改任“新闻局”副局长的宋楚瑜。宋楚瑜近前一步亲昵地拉了下马英九的手,凑近他悄声说:“英九,我们其实早就该熟悉了,因为我们都曾经在美国留学嘛。你当年在台大时我就听说过你的名字了。”

“宋先生,谢谢您!”马英九虽然是第一次见到宋楚瑜,可是他早在大学和美国哈佛时就知道宋楚瑜的名字,所以他感到十分亲切。他紧紧握住宋的手说:“希望多多提携!”

宋楚瑜说:“不必客气,今天经国先生要在这里会见一位美国客人,你是他亲自点定的译员,所以你一定要译好他的谈话。不过你千万不要紧张,经国先生在和客人谈话的时候,他讲的是口地道的奉化方言。听起来并不难懂,而且经国先生很体谅译员,他在谈话的中间,会自动停歇下来,给你留出翻译的时间。只是你千万要注意,把美国人的话再译给他听的时候,千万凑近经国先生的耳朵,因为他的听力不是很好。声音太小了他会听得糊里糊涂,那样可就要误了大事呢!”

“谢谢您的植培!”马英九一边随宋楚瑜步入那高16米的宽敞空旷的大厅,一边心里抑制不住兴奋,因为他今天的任务已经得到了最后的确认,而且从前传说有关宋楚瑜反对他继任英文秘书的种种危言,都由于宋楚瑜刚才的几句叮嘱化为乌有了。马英九环顾厅内几根大理石巨柱和光可照人的花岗石地板,心里很兴奋。

“英九,不必这样客气。”宋楚瑜极为友善地说,“我们本来也有因缘,你现在执教的政治大学,其实就是我的母校。我在那所学校里读的是外交系,后来出国留学,我们的经历也有相同之处。只是你读的纽约大学和哈佛,而我在美国读硕士的时候是在加州大学和天主教大学,后来读博士我选中了乔治城大学的政治系罢了。”

马英九忙说:“是的,您应该是我的师长。此前我已经听人说起,您在美国的五年时间里竟然一下子获得了三个学位,这在留学生中是绝无仅有的。和您相比,我真有些望尘莫及了。”

“不要这样说,咱们彼此一样,都是从美国回来以后才进入政界服务的。我刚回来的时候,也先在台湾大学和师大兼了几堂课。后来进入‘新闻局’当普通科员,这时候才有机会来给经国先生当翻译。英九,既然我们都是同路人,那么我就不客气地告诉你了,经国先生虽然早年留学苏俄,熟悉俄语,可是他对英文比较陌生。”宋楚瑜是以过来人的善意,而不是以他当时所就任的“新闻局”副局长的身份,对这位风头正盛、年轻即得志的马英九说这番话的。此前尽管马英九将要出任蒋经国英文秘书的说法,早已在国民党上层广泛传播,同时也传出宋楚瑜对蒋经国如此破格重用一个刚从美国留学回来的人产生了种种异议,可是如今出现在马英九面前的宋楚瑜,则俨然一个老大哥的姿态,叮嘱了一些只有熟人和朋友之间才可能说的话,这令他十分感动。只听宋楚瑜继续说:“所以,你在译美国人表达的态度时,一定要把语义译得尽量明晰透彻。一些重要的语句,还要尽量译成原话,因为这样可以避免经国先生产生错觉。”

“好好,我懂了!”马英九心里高兴,他美滋滋的目光越过大厅两侧盆栽的碧绿棕榈,凝望着矗立在前厅的孙中山的巨大铜塑像,他的思绪又回到刚从美国回来时,和父亲见面那天晚上的景况。马鹤凌为了让儿子尽量了解到蒋经国的意思,还将他带到周应龙家中去。那天晚上,周应龙不但把调他返回台湾的意思委婉相告,而且还对马英九说:“在台湾政界会英语的青年人不在少数,经国先生之所以如此费尽心力地看中并希望你从美国回来,其用意是不言而喻的。当然,他希望见到的你,也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坐在他身边老老实实翻译外国人话的普通译员,我相信你会理解他的深意所在。”现在当马英九出现在戒备森严、平时可望而不可即的“总统府”楼下大厅里,特别是听了宋楚瑜的一番话后,他心里才越加感到自己从美国归来的正确性。

“孙院长,这位就是马英九!”马英九随着宋楚瑜进入电梯,然后向上升去。也不知到了哪一层楼,他们面前的电梯门忽然开启了。他随宋楚瑜匆匆穿过一条铺着地毯的幽深走廊,不久,马英九的眼前就出现了一间阳光明亮的大厅。这显然是一间陈设豪华、富丽堂皇的会见大厅,红色而缀有一朵朵雪白郁金香花的意大利地毯上,摆着几张大大小小的沙发。沙发上已经坐着几个人了,看样子都是有身份有资历的大佬,像是在等待什么人的到来。附近的雕花屏风前一字排开地侍立着几位穿紫红色旗袍的女服务生,她们屏息静气,随时准备听命于人。在这种让人压抑的氛围中,马英九有些手足无措了,因为他毕竟是一个做学问的人,有生以来从没有经历过如此庄重紧张的场面。好在有宋楚瑜在旁为他引荐,来到沙发左首一位国民党高官面前,马英九马上意识到此人就是时任国民党中常委、“行政院长”的孙运璇。从前马英九多次在电视上与此人“见面”,只知道孙运璇祖籍山东蓬莱,来台后一直深受蒋氏父子的信赖,也从没有想过有一天他会和孙运璇这样的高官面对面地相见与握手。

“哦,知道知道,经国先生和邱创焕都已经对我说过了。”孙运璇将初入国民党上层官场的马英九打量一番,询问了一些诸如在美国求学的情况,然后他以长者的姿态拍了拍他的肩头,说,“好好干吧,年轻人,既然你在国外学的是法律,那么就把你的所学都用在政治大学的讲课中吧。”

宋楚瑜接着又把陪同蒋经国参加会见客人的几位高官俞国华、林洋港等人都介绍给他。这时候,侍卫进报说:“‘总统’到!”马英九忽然又变得紧张起来,他虽然已经见过蒋经国两次了,可是那都是在公开场合的接见,而今他是作为蒋经国接见外国客人的译员,要在这次会见中当着蒋经国和几个国民党高官的面展示自己的英文翻译水平,因此他的紧张和窘迫是不言而喻的。马英九看见蒋经国由几个侍卫从轮椅上搀扶下来,蹒跚着来到会见大厅中央的一张沙发前坐定以后,宋楚瑜就主动上前躬身报告说:“总座,马英九已经来了,按照您的叮嘱,我已经把翻译时应该注意的问题都说清楚了,请您放心,马英九在翻译过程中不会出问题,即便有些失误,我还可以在旁纠正的。”

“哦,好好!”蒋经国这才发现他面前的地毯上站着一个有些拘谨的高个年轻人。由于早年间蒋经国曾两次接见过马英九,所以头脑中尚存一点模糊的印象。不过毕竟多年不见,蒋经国仍然将有些拘谨的马英九打量了许久,之后才招了一下手,示意马英九可以近前与他说话。他亲切地问:“你在政治大学讲什么课呀?”

“回总座的话,我现在讲法律课。”马英九近前一步,仍然有些拘谨。

“法律和政治,其实本来就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孪生兄弟。”蒋经国继续打量着西装笔挺、风华正茂的马英九,发现从这个在国外生活了八年之久的留学生身上,再也寻觅不到当年他在台中市成功岭上检阅台上率领受训学生宣誓时所留下的青涩印象了。看到彬彬有礼的马英九,蒋经国心里十分满意。他喜欢的就是这样既有高深学识又善于应酬官场局面的青年学者。所以蒋经国竟然当着孙运璇等高官的面,和在官场上尚无任何资历的一个小小译员搭起讪来,他说:“依我观之,国民党这些年来始终解决不好民主问题,其根本原因也就在于没有认真地研究法律和法学。好,现在我们有了像马英九这样留学哈佛的法律专业人才,那么我们将来在法律上如果有问题,就可以问他了!”

高官们发出一阵迎合的笑声。马英九在这种气氛中反而有些不自在了。他在这种场合受蒋经国的一番抬举,实在有些受宠若惊了。他毕竟是一个资历浅显的晚辈后生,又如何敢在这里被说成是法学专家呢?就在马英九感到尴尬的时候,有人进报说客人到了,他马上来到位于蒋经国与客人身后的译员席位上坐定。这是马英九第一次参加蒋经国会见外客的谈话,虽然来之前十分紧张,而且也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可是,值得庆幸的是,他在担任翻译的过程中,没有出现差错。在整个谈话的一个半小时里,马英九依他在美国多年留学过程中练就的英语对话水平,随机应变地将美国参议员的话准确地译成汉语,然后再把蒋经国那有些难懂的浙江话,机敏巧妙地变成让美国人一听就懂的英语。

关于马英九的这次翻译工作,一位熟知马英九的学者曾经做过这样的描述:“马英九的个子很高大,刚从美国回来之时,不知是不是在美国吃牛排的缘故,身高体胖,当时的体重,竟然高达90多公斤。他第一天去‘总统府’上班,恰好蒋经国会见境外友人。蒋经国和境外友人并排而坐,中间隔着一只茶几。按照惯例,马英九的位置,在那只茶几的后面,他所充当的,是翻译的角色。这件事可苦了马英九,以前的英文秘书,包括宋楚瑜在内,个子都不大,也不重,坐在那里,没有任何问题。现在马英九坐在那里,差不多将整个空间塞满了,连动一下都没有可能。尤其是那张矮椅子,看上去有点弱不禁风,马英九始终担心,自己如果动作大了点,弄不好,便将椅子坐断了。真的那样,可是闹出‘幽默笑话’来了。所以,他坐在那里不仅不敢动,而且,还不敢完全将自己身体的重量压在那把椅子上。想一想自己今后将无数次在这里工作,马英九有些害怕了。可初来乍到,他又不敢将这一问题提出来,即使想提,也不知该找谁提。没料到蒋经国异常细心,他已经看出了这一点。会见结束,送走境外朋友,蒋经国特意走进来,对正在做收尾工作的马英九说:‘怎么样?第一次工作,紧张吗?’马英九摇了摇头,说他并不紧张。蒋经国却和他开玩笑,说你不紧张,我倒是紧张,我担心你把椅子坐断了。后来蒋经国特别交代秘书室给马英九换一把椅子,并让他们给马英九多留一点活动空间。”

从上述叙述中不难看出,蒋经国对马英九的第一印象良好。依蒋经国当时一言九鼎的高位,在会见外宾之后再亲自询问一位刚来的译员工作是否“紧张”,完全超出了一般国民党高官与下级之间的关系。而初出茅庐的马英九能在他刚刚进入政坛就遇上像蒋经国这样知人善任的官长,也是他从政的最佳靠山。马英九的从政生涯,也正是由于幸遇了蒋经国才得以青年得志,后来甚至如鱼得水。

就在马英九赴“总统府”为蒋经国充任接见外宾的译员不久,国民党中常会就通过了一项特殊的任命:马英九出任“总统府”第一局的副局长!

如果说蒋经国让刚从美国留学归来仅几个月的马英九来到他身边担任英语译员,已经让台湾军政两界哗然一片的话,那么1982年早春二月由蒋经国亲自签发的这份重要人事任命,则立刻在平静的台湾政坛上激起了轩然大波。因为马英九毕竟只是一个留学生,此前在台湾政界几乎没有丝毫影响,其父亲马鹤凌和母亲秦厚修尽管多年前就在国民党的政治机构服务,可是,无论马鹤凌还是秦厚修,毕竟都不具备与国民党高层联络的特殊桥梁,因此,他们的儿子忽然得到蒋经国这样身居高位的政治要人的青睐,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对于马英九在政治舞台上的突然崛起,舆论顿时一片议论之声骤起。有人甚至称马英九是“乘坐直升机飞上政坛的”。因为在当时论资排辈的国民党政界,别说像马英九这样没有政治靠山和政治人脉关系的留学生,不可能回到台湾就得到如此迅速的升迁,即便在国民党军政两界服务多年的一些资深高官,也不可能轻易地进入“总统府”任职。而第一局的副局长,更不是一般普通国民党官员所能轻易企及的职位,因为这个职务是直接受蒋经国领导,并且是随时可以接近蒋经国的。

对马英九的突然迁升,徐策的《九十年代台湾主导人物》这样评论:

马英九的上升,可以归纳为三个因素:

一、个人的基本条件。马英九毕业于台湾大学法律系,是美国纽约大学硕士、哈佛大学法学博士,曾任美国纽约市柯布尔迪法律事务所实习律师,美国马里兰大学法学院的研究顾问,算是学养俱优,为典型的学者从政。

二、家庭的特殊背景。马英九出身党工世家,父亲马鹤凌为国民党资深党工干部,曾任北区知青党部书记长、台北市党部副主委,在党内关系渊源甚深,虽非高级党工,但亦属中上级党工。此项家世背景,相当有助于他的仕途发展。

三、蒋经国的用人政策。近年来,国民党大幅起用青年才俊,均以高学历、留学归台、学有专长为基本条件。马英九不论从哪个角度衡量,都是最佳的培植人选。他符合“政府”的用人标准。再加上长官的不次拔擢,特别是蒋经国的赏识,地位乃得以扶摇直上。马英九能够有今天的地位,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要归于他的个性与涵养。

但是,不论舆论界如何兴风作浪,马英九成为接近蒋经国并在他身边经常参与重大事情决策的人员,成了不争的事实。

本文节选自《马英九外传》,标题为小编所加。

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从中学菁英、哈佛博士到蒋经国秘书,一路走来,充满了传奇。这位“大陆生产,香港出土,台湾加工”的哈佛大学博士生,在回台湾次年,便跻身政坛,并得到蒋经国的提携。家世并不深厚的马英九,如何一步步攀上台湾政坛的金字塔塔尖,至今仍是个谜。但可以肯定的是,马英九从政前的30年,经受了非同寻常的风雨。他所取得的成就,与和蒋孝勇的偶遇、“台湾四公子”之一的连战的指点是密切相关的,当然,妻子周美青始终如一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

编辑推荐

马英九,曾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台湾地区领导人。在他任内,坚持以“九二共识”处理两岸事务,实现了海峡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和直接通邮,开创了迄今为止两岸关系的最好时期;并在2015年11月7日,实现了海峡两岸领导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首次会面。

马英九是因为出生香港九龙而取名为“英九”吗?

马英九的夫人周美青是他的初恋吗?

马英九因何事引起蒋经国的注意,并持续关注?

蒋孝勇对于起用马英九起过怎样的作用?

连战对马英九从政施加了怎样的影响?

作为蒋经国的英文秘书,马英九与前任宋楚瑜的关系如何?

作者简介

窦应泰 辽宁铁岭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笔名何西客、汪睿等。已出版著作73部,部分作品在香港、台湾等地出版繁体字单行本。其史学文章多次刊发于美国《世界日报》、台湾《传记文学》、《历史周刊》及香港《明报》月刊等。《曾荫权传》获得第五届全国统战系统出版社优秀图书奖,《张学良遗稿》被评为“2005年度最受读者欢迎的100本好书”。主要代表作有《破译宋美龄长寿密码》《蒋介石笔下的风花雪月》《唐纳沉浮录》等。

书 名:《马英九外传》

书 号: 978-7-5154-0788-3

作 者:窦应泰 著

定 价: 46.00元

2018年1月出版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