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刚刚结束的2018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感觉是进入了低俗当道的杂货铺,可谓满地垃圾中的战斗机,除了毕加索式的陈货撑台面,优质鲜货奇缺。

香港巴塞尔从一出生就是个畸形儿,中国画廊热脸贴冷屁股的行为注定了其尴尬的不远处还有绵绵的阵痛。

有意思的是,《2018香港巴塞尔,成就了谁?》一文中提到的资深艺术品经纪人李苏桥也注意到了中国中小画廊在香港巴塞尔的尴尬境况,在他看来:“开幕首日展场内人山人海,巴塞尔博览会参展画廊更是业界牛逼的标签!燕雀焉知鲲鹏之志。”

然姐夫拍创始人胡湖却说:“开幕日人流量比较少。”

笔者就展场传出的图片来看,香港巴塞尔挖空心思的热闹表演确实吸引了不少吃瓜群众的眼球,只是这种集体标新立异,菜市场式的火爆委实乏善可陈。

它让人感觉更像是进入了一个闹哄哄的游乐园——一个充满叫卖声、缺乏儿童喊“皇帝新装”的游乐园。

正如李苏桥所说,实际上那些一线国际画廊对市场的垄断却越来越明显。

大部分努力想当收藏家的新有钱人在缺少独立判断缺少审美还缺少时间与耐心的时候,与大牌国际画廊一起玩当代艺术最容易获得市场奖励,有时候是你想玩还得排队等着,里面的老客户还没出来呢!这样大牌画廊门口的人愈聚愈多。

此外就是大牌画廊合作的艺术家拥有更多的学术资源(包括双年展、美术馆等等,虽然屡遭非议,但当代艺术领域就是这样一个生态系统),这保证了收藏家们能与大牌画廊一起玩显得特别有面子,走那儿都可以吹。

艺术有什么用?

香港巴塞尔告诉我们,艺术不过是用来吹牛的道具。

我们习惯于盲目跟风的艺术生态在香港巴塞尔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形式大于内容的求新与流俗在香港巴塞尔泛滥成灾,香港巴塞尔还能圆我们的中国艺术梦吗?

不幸巴塞尔,他们习惯的期盼与尴尬还将继续;

幸有巴塞尔,他们正在为中国本土艺术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强劲发声让道。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报

文:楚寻欢

往期精彩内容,点击阅读

文化将死,必出妖孽

毕加索与齐白石对比的意义何在?

从《我不是药神》说起,回顾电影海报中的书法江湖

如果馆长不专业,美术馆就不可能专业

毕加索:“我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

我没有乱画,只是你看不懂!

中国摄影界没有大师,只有一个叫何藩的

地址:桂林市七星区临江路201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