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经典?这,并没有标准答案。但窃以为,经典,当有灵魂、有生命力。正如今日站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未来,于我辈眼中,那时的经典车,要么是像通用的Firebird一样充满科幻色彩的概念车;要么拥有超乎时代的个性,如大众甲壳虫、雪铁龙2CV之类。而绝非那些毫无想象力的标准楔形车和“大船车”。可不幸的是,现时,随着大数据以及客户体验的盛行,早已被金融风暴打怕的汽车制造商,多不敢逾矩,以致“网红脸”泛滥,偶有惊艳之作,也很快被“套娃”淹没。长此以往,只怕四十年后不会再有别具风味的经典车。好在这世间总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清流,比如雷克萨斯LFA。

自未来而来

已于2012年停产的LFA,不但是雷克萨斯迄今为止仅有的一款纯种跑车,更是当下雷克萨斯品牌设计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事实上,雷克萨斯L-finesse设计理念的首个实践作品,便是LFA的前身——2005年全球首发的LF-A概念车。从此以后,方渐次涌现出个性张扬的雷克萨斯量产车,“一举”颠覆品牌此前的平庸形象。

而时至今日,雷克萨斯LFA看上去仍然鲜活、生猛,甚至仿佛是来自不远的未来。可实际上,整个LFA项目始于2000年,距今已将近二十年;即便是脸面大改的量产车,也早在2009年既已登场。而雷克萨斯LFA之所以能无视时间的侵蚀,那是因为,它的“美”本就属于未来。

事实上,在雷克萨斯开发LFA的年代,流行的还是光滑曲面设计,犀利的笔触尚未成为主流。因此,连着两版LF-A概念车都被赋以圆滑、流畅的车头造型。尽管就算LFA以这副模样量产,也能惊艳车界,毕竟它的设计语言已跟此前的雷克萨斯车型截然不同。但这样的雷克萨斯LFA,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显然不会令人联想到未来,因为它的造型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已然过时。

相比之下,雷克萨斯真正勾勒量产版LFA时的笔触,无疑要利落、张扬得多:拥有锐利前大灯的车头竟能呈现出今日纺锤形进气格栅的霸气;配合更大的前唇进气口,瞬间就让原先的温顺小猫变成锁定猎物的猛虎,彻底释放出作为纯种跑车该有的攻击气息。来到车尾,雷克萨斯则保留概念车那典型的超跑式设计,只是把细节修得更精致而已。同样,概念车的硕大车轮也有所缩减,以适应量产车那更为修长的身形,但前265/35 ZR20、后305/30 ZR20的尺寸,依然充分暴露出LFA的跑车身份。

而进入车厢,则能更直观地见识到雷克萨斯LFA的设计有多前卫:若非事先知情,十有八九会误以为这是最新款雷克萨斯轿跑的内饰。尤其是那液晶数字仪表盘,以及自带“鼠标”的中控操作界面,更易造成穿越的错觉——这哪是十年前的设计?分明同现款雷克萨斯车型的内饰如出一辙。好在,还有“原始”的车钥匙能把人拉回现实:这的确不是新近上市的豪华跑车。

值得一提的是,为打造纯粹的超级跑车,雷克萨斯LFA的研发团队在完成原型车的赛道测试后,毅然决定弃用原先的铝合金车身,而改为碳纤维单体车身,并用CFRP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打造全车65%的车身部件。而大量碳纤维部件的应用,虽说会让LFA的起售价直接跳到37.5万美元,但在视觉上却给予雷克萨斯LFA平视法拉利、迈凯伦顶级跑车的效果。

顺便一提,在全球市场上,雷克萨斯LFA仅限量生产500辆,并且包括发动机在内的多个部件还由专门的技师手工装配完成。与此同时,每位雷克萨斯LFA的车主不光可以选择自己中意的车身与内饰的配色,更可定制诸如座椅材质、刹车卡钳的颜色等细节。可以说,每一辆雷克萨斯LFA都值得收藏,尤其是后期追加的50辆纽博格林特别版,如无意外,必将成为收藏市场上抢手的尖货。

只不过,雷克萨斯LFA虽好,但毕竟过于极致,就似不食人间烟火的九天神女,大多数凡人连一睹真容的机会都没有,更别提亲近其芳泽。普罗大众更爱的,到底还是凡间的尤物。虽说依旧不得“亵玩”,但至少可以“近观”,乃至相拥入怀。幸运的是,在雷克萨斯的阵营里,还真有继承LFA衣钵,但更接地气的车型,它就是雷克萨斯LC。

向未来出发

严格来讲,雷克萨斯LC 500的正统“前世”并非LFA,而是同为双门四座轿跑的SC 430。但站在设计的角度,同样基于雷克萨斯L-finesse设计理念打造,如同师徒般的LFA与LC之间,相比之下无疑有着更为紧密的羁绊。更何况, LC跟LFA一样,大量沿用概念车的设计元素,并且也出自日本丰田市的元町工厂。但跟“从未来穿越到现在”的LFA不同的是,最大限度复刻LF-LC概念车的雷克萨斯LC,更像是为未来世界准备的座驾。

至少在外观上,除车身后视镜等个别细节外,雷克萨斯LC就如同LF-LC概念车的翻版:一样低矮、紧绷的身形,几乎能互换的纺锤形进气格栅,就连那嵌入车身的立体尾灯也都照搬不误。如果不是还有四个紧贴地面的车轮,雷克萨斯LC完全可以毫不违和地出现在科幻电影的镜头中。然而,一坐进车厢,熟悉的“LFA感”便扑面而来。尤其是驾驶舱:这两个“庞大”的换挡拨片跟后面的液晶仪表盘,还有边上的Mark Levinson音响系统,真不是从雷克萨斯LFA车里搬过来的?不仅如此,雷克萨斯LC也像LFA一样,更倾向于照顾到驾驶者的需求,不光给予包裹性良好的乘坐环境,更提供便于司机进行集中驾驶操作的驾驶舱,以及宽敞的前方视野。

不过,能联想到LFA的地方也就仅限于此,LC毕竟是和雷克萨斯旗舰轿车LS同平台的车型,其车厢氛围自然更似LS,而非LFA。

放眼望去,尽管不像新一代LS那样拥有“切子”玻璃工艺这类由传统匠人打造的工艺品,但雷克萨斯LC亦有应用Alcantara皮料和绒面内衬等豪华车常见的高档材料。就连雷克萨斯的工程师都说,虽然LC与LS的定位截然不同,但是“基本的乘坐舒适感以及要提供的感觉是完全相同的”。

如果只看上面这些表象,大概多数人都会认为,这款拥有未来派视觉观感的雷克萨斯LC,不过就是给LF-LC概念车换上LFA的驾驶舱,再辅以向LS看齐的内装工艺,外加屈指可数的几个量产部件而已。要真这么简单的话,雷克萨斯的工程师就不会把开发LC量产车视为挑战,并且倍感压力。

事实上,雷克萨斯LC是以LF-LC概念车为蓝本,全新打造的量产车。雷克萨斯的工程师更直言,完全按LF-LC概念车来做的话,是无法实现量产的。实际上,从LF-LC概念车到LC量产车,中间要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造——回想一下LFA全部推翻重来的量产历程,可想而知,富有创意的概念车要实现量产,从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而做出这样的决策,自然需要非凡的胆魄。

以动力系统为例,低矮紧凑的LF-LC概念车并不需要认真考虑动力系统的布置方案,但作为量产车的雷克萨斯LC,不仅要用一套车身兼容燃油动力与混合动力两套动力系统,还得在低矮的车头内布置性能过硬的双叉臂前悬架,并为碰撞安全留出足够的缓冲空间。这就给研发工程带来极大的挑战。

为此,雷克萨斯LC的研发团队在把车轮尽量向四角移动的同时,也将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向下、向后移动,改为前中置布局;而悬架则换用全新研发的短悬挂。此外,对于混合动力版本,不仅5.0升V8发动机被换成尺寸更小、经济性更好的3.5升V6,更将后桥的锂离子电池组换成高能量密度的轻薄型号,在提供充沛动力的同时,也为乘员留下足够的舒适空间。顺便一提,混合动力版LC所配的“10AT”并不是常规的液力变矩自动变速箱,而是通过在行星齿轮结构的变速机构后面加上4速自动变速箱而模拟出来的10挡变速,如此复杂的变速机构换挡动作却依然利落,并可让发动机尽量保持在高效功率输出的转速区间内。

所以说,雷克萨斯LC跟LFA一样,都是雷克萨斯的设计师、工程师,以及车间工匠,共同用心打造的佳作。

用当下流行的话来讲,雷克萨斯LFA与LC身上都凝聚着匠心,这样用心打造的作品,就像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些充满想象力的概念车一样,是有灵魂的生命体。它们不是随波逐流的产物,更不是博眼球的投机者,而是用心打破传统的探索者或创造者。也正是这份心意,让它们得以突破时间的枷锁,不单在诞生时,更将在四十年、五十年、乃至更为遥远的未来,都能始终站在潮流的前端,从而成为真正的经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