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欢乐谷的技术人员对大型游乐设施进行检修或暂时关停,积极应对来袭的台风。

洋山港气象站观测员刘翔爬上风塔检查加固设备。沈其艳摄

昨天下午1点,洋山港气象站上空阴云密布,风力已达7级,观测员刘翔爬上10米多高的风塔,检查顶端的风速风向传感器。作为一名基层观测员,刘翔要负责检查和加固能见度传感器、称重式雨量传感器等一系列专业设备,确保它们正常工作,实时将数据传回后台。这天,他的工作从早晨7点开始,直到第二天早晨7点才能结束。24小时连轴转,是台风来临前气象人的常态。

远在90公里外的上海市气象局,虽免于风吹雨淋,工作人员脸上却丝毫没有轻松的神情。位于气象大楼四层的公共办公室内,记者和首席服务官傅易的谈话不时被电话铃声打断,他不厌其烦地向来电咨询的媒体介绍着最新气象情况:“‘安比’结构比较松散。但不能说台风弱,对上海的影响就一定小……”

从事40多年气象工作的傅易是名副其实的“老法师”。“服务官,顾名思义就是服务员。我们负责把专业天气数据包装好解释给大家听,做好预警,提醒注意事项。”傅易视线没离开电脑屏幕——他同样要在此值守24小时。

下午3点半,首席预报员漆梁波是办公室里最忙碌的人。他一边准备即将到来的全国天气会商材料,一边回复同事们的各种提问:明天气温预报多少度?海上石油平台天气如何?……回到办公桌前,漆梁波第一件事是刷新电脑上每6分钟更新一次的雷达图和每15分钟更新一次的卫星资料。透过这些眼花缭乱的数据,他要及时做出预报和决策——除了市气象局每3小时对外发布的台风快讯,他还负责给防汛、海事部门以及各区县提供最新数据信息,并给出专业分析和预测。

平日,漆梁波的工作时长是12小时。为迎战台风“安比”,他自然也切换到 24小时“白+黑”模式。“最忙的应该是22日早上5到8点。通常台风登陆前会有暴雨,因此更要实时关注,协助其他部门决策,及时向公众传递气象信息。”漆梁波说。

16点刚过,在全国天气会商的同时,徐家汇观测场的观测员赵春生正在34.5℃的室外忙碌着。和气象结缘24年来,这位资深观测员经历过 10年的海上气象观测,他笑言:“24小时工作是常态。和气象船相比,气象台的观测环境已经好多了。”百叶箱、干湿球温度表、雨量筒……赵春生熟练地检查着一个个气象设备——这样的巡查每天至少要进行四次,雷打不动。台风来临前,观测频率也会有所提升。

20点,记者最后一次与刘翔通话,刚刚检查完一轮设备的他,声音略有些疲惫:“虽然工作很辛苦,但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你我岁月静好,皆因有人负重前行。致敬!迎战台风“安比”一线的气象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