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第二艘航母下水到现在,围绕着未来将会采用何种隐身舰载机作战的问题,可以说是聊透了军界。目前,最热的讨论,几乎都是“歼20上舰的可能性”和“FC-31上舰的必然性”。但是在笔者眼里,这些讨论,终究都只是流于表面而未踏入心里。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中国航母未来使用的战机,必然是传统起飞方式的重型战斗机。这款重型战斗机,只能像歼15那样,滑跃起飞或者弹射起飞。但是,未来中国海军的两栖攻击舰,也会配备固定翼战斗机。图中的歼6垂直起降型号,只是侧面印证了一点。印证了什么?那就是垂直起降战机在野战条件下的作战性能。这套1968年萌芽的战术方案,中国至今仍奉为经典。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四号任务失败后,中国在2014年再次启动了垂直起降战机的研制方案。据笔者粗略估计,算上该型战机,中国舰载隐身战机方案,达到了4款以上。其中,歼20改动机体气动布局方案,FC-31增量方案,歼15战机修改版和垂直起降方案。巧合的是,这几款战机的立项时间,前后相隔间期最大的,仅一年不到。这意味着,2014年左右,中国就启动多达四款舰载隐身战机的研制方案。

当然,在这里也有必要说一下。即使是我军,对航母和两栖攻击舰两种舰种所配战机,其思想和美军是高度一致的。假如,航母和两栖攻击舰所配的隐身战机,在机体零部件的通用上,达到了30%~50%,那么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后勤输送方面的压力。舰艇作为移动打击平台,二者又都有“移动机场”的称呼,那补给线最大,很可能隔了数千公里。30%~50%的零部件通用,是能缓解很多压力的。

举个形象的例子,此前美国海军两栖攻击舰使用的AV-8B垂直起降战机和航母所使用的F/A-18,F-14共同作战时,三者的零部件都不同用。海湾战争时期,伊拉克战斗力差,根本威胁不到美国海军的移动机场,所以美军可以淡定的向战场输送零部件。那么,如果对手换成中俄,美军的补给线必然会紧张。那么,零件损耗完毕需要更换,该如何处理?

以上观点,笔者只是想说,无论是如何争议,那都必须考虑现实因素。目前,中国各装备都在要求模块化或者零部件的通用,这其实就是想减缓后勤负担,尤其是我们的后勤线,效率一直都不是很高。未来航母的舰载机和两栖攻击舰的舰载机,在设计上,必然会考虑到通用,所以一切的开端,都在这里。(利刃/WK)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