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第二艘航母下水到現在,圍繞着未來將會採用何種隱身艦載機作戰的問題,可以說是聊透了軍界。目前,最熱的討論,幾乎都是“殲20上艦的可能性”和“FC-31上艦的必然性”。但是在筆者眼裏,這些討論,終究都只是流於表面而未踏入心裏。

目前可以確定的是,中國航母未來使用的戰機,必然是傳統起飛方式的重型戰鬥機。這款重型戰鬥機,只能像殲15那樣,滑躍起飛或者彈射起飛。但是,未來中國海軍的兩棲攻擊艦,也會配備固定翼戰鬥機。圖中的殲6垂直起降型號,只是側面印證了一點。印證了什麼?那就是垂直起降戰機在野戰條件下的作戰性能。這套1968年萌芽的戰術方案,中國至今仍奉爲經典。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四號任務失敗後,中國在2014年再次啓動了垂直起降戰機的研製方案。據筆者粗略估計,算上該型戰機,中國艦載隱身戰機方案,達到了4款以上。其中,殲20改動機體氣動佈局方案,FC-31增量方案,殲15戰機修改版和垂直起降方案。巧合的是,這幾款戰機的立項時間,前後相隔間期最大的,僅一年不到。這意味着,2014年左右,中國就啓動多達四款艦載隱身戰機的研製方案。

當然,在這裏也有必要說一下。即使是我軍,對航母和兩棲攻擊艦兩種艦種所配戰機,其思想和美軍是高度一致的。假如,航母和兩棲攻擊艦所配的隱身戰機,在機體零部件的通用上,達到了30%~50%,那麼這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後勤輸送方面的壓力。艦艇作爲移動打擊平臺,二者又都有“移動機場”的稱呼,那補給線最大,很可能隔了數千公里。30%~50%的零部件通用,是能緩解很多壓力的。

舉個形象的例子,此前美國海軍兩棲攻擊艦使用的AV-8B垂直起降戰機和航母所使用的F/A-18,F-14共同作戰時,三者的零部件都不同用。海灣戰爭時期,伊拉克戰鬥力差,根本威脅不到美國海軍的移動機場,所以美軍可以淡定的向戰場輸送零部件。那麼,如果對手換成中俄,美軍的補給線必然會緊張。那麼,零件損耗完畢需要更換,該如何處理?

以上觀點,筆者只是想說,無論是如何爭議,那都必須考慮現實因素。目前,中國各裝備都在要求模塊化或者零部件的通用,這其實就是想減緩後勤負擔,尤其是我們的後勤線,效率一直都不是很高。未來航母的艦載機和兩棲攻擊艦的艦載機,在設計上,必然會考慮到通用,所以一切的開端,都在這裏。(利刃/WK)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