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的美誉,潮汕的工艺品更是琳琅满目。其中图案秀丽的潮绣、流光溢彩的金漆画、纤毫毕现的木雕等都名扬四海。但只有寥寥无几的人知晓海门贝雕这门由盛转衰的传统手工艺。

贝雕是选取不同形状纹理的贝壳,经过打磨、抛光、裁剪等工序,加上艺人独特的雕刻手法制作而成的工艺品。基于地方文化的差异,不同地区的贝雕画所呈现出来的内容及手法各有特色。海门贝雕画融入国画的造型观念,大多为山水花鸟人物等传统题材,色彩多为清新淡雅,很少出现艳丽的颜色,这也与国画中的色彩搭配理念相同,营造出古色古香的意境。除此之外,海门贝雕画追求写实的意境,花鸟山水,利用层层叠加及贝壳自身的颜色传神的表现出事物的形状和色彩。“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这是海门贝雕的最大的特征。

贝雕画其本身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国画的造型观念、写实的意境、吉祥的寓意等都极具艺术魅力。并且贝壳是一种天然的原料,获取来源广,对环境的影响小。可以说,贝雕画是大自然的馈赠与人类智慧的结晶,展现了“天人合一”的古老理念。

贝雕画《春夏秋冬》

目前,在潮汕的众多工艺品中,木雕、潮绣已成为潮汕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份子,顺应时代潮流,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成为了潮汕地区响亮的名片。而海门贝雕,在潮汕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像极了一位迷路的孩子,在跌跌撞撞中前进。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以寻找贝雕出路为目的,探寻了木雕、潮绣的发展道路,通过对比论证,总结出海门贝雕发展道路举步维艰的原因。首先是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一些方针政策会影响工艺品发展的道路。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潮汕地区的海门贝雕已呈现规模化的生产,而到了七十年代,甲子贝雕与海门贝雕更是依靠着自身的优势在国内打出了一片天地,产品远销国外。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人为获取更高的利润而偷工减料,以至贝雕产品质量大幅下降,更有部分商家为追求销售量,违背市场规律,盲目地降低成本、压低价格,造成了恶性竞争的局面,使海门贝雕的发展陷入困境,面临穷途末路的窘况。在九十年代,海门贝雕同木雕面临着相同的困境,但木雕在政府的一步步扶持之下,逐渐走上复兴之路。如今木雕在潮汕地区的有一定的规模,产品深入到民众生活之中。其次在时代大潮流面前,机器生产代替工人手工生产,一方面利用电脑技术进行大批量生产,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与时代相结合,萌生新意,与新时代元素相结合,创作出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海门贝雕工艺正是缺少这种机遇。最后人才输出不足是海门贝雕无法继续延续下去的重要原因。据广东末代贝雕艺人林汉桂先生提到,学徒要在师傅的带领下学习五年的基本功才能独立的完成一幅小的、较简单的贝雕作品,培养人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代的年轻一是受到快节奏生活的压迫,另一是浮躁的心态无法静下心来学习,导致了贝雕艺人呈现青黄不接的状态。

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前往辜柳希木雕工作室

海门贝雕曾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若是任其自生自灭,走向消亡的不归路,对于潮汕文化乃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都是不赀之损。因此,面对海门贝雕如此迫在眉睫的境况,大至政府,小至个人都责无旁贷。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从政府、厂家、题材、种类等层面提出以下建议。在政府层面,潮阳区政府需要对面临严峻前景的海门贝雕多加关注支持,落实好国家各项工作任务。对海门当地贝雕厂家而言,创新是当务之急,海门民间艺术学会会长林松波先生给我们提出了宝贵意见,认为无论是题材、品种、材料都应迎合时代发展潮流,在培养艺人方面也是举足轻重。至今仍存的贝雕产品题材大都仅局限在历史典故、花鸟鱼虫等一成不变的素材。当地贝雕厂家可从两方向进行创新。首先,在题材方面可以融入现代流行元素,例如当代标志性建筑及名胜古迹等。除此之外,贝雕可以与潮汕地区工艺品相结合。例如贝雕产品的背景以及画框可以与金漆画相融合,如此不仅能相得益彰,还能缓解潮汕贝雕现今的困境。其次,海门贝雕应当生活化,集思广益且在符合大众所需的层面上多加品种。贝雕除了以装饰品的形式呈现,还可以与生活用品契合,诸如首饰盒、礼品盒、家具等。另外,在材料方面可结合潮汕当地所特有的文化来形成不同于其他产地贝雕的风格。海门贝雕中的黑底漆则是其最大的突破点,传统采用的材料不仅易霉化难以保存,而且维护工序繁琐。用黑底漆作为背板,一方面可以成为海门贝雕创新的一大亮点,另一方面能解决保存困难的问题。不得不提的是产量固然是必要的,但质量更是务必严把关的。于个人而言,我们都需要有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汕头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卢湘莹女士引用古语“众人拾柴火焰高”来阐明这一观点。每个人都应是传统文化的保护者,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底蕴,若任由传统文化在现代潮流中消失,那么这个国家这个地区也终将失去它的底蕴而变得浮躁、面目全非。

作为贝雕的守护者,我们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了解贝雕,使其成为海门的一张名片,给人们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贝雕涅槃重生,并非一朝一夕能成之事,路漫漫,道艰难,但我们无所畏惧,步履坚定,因为在守护贝雕的道路上,我们不是一个人。

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与艺人合影

文章提供: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宋秋婷|刘子倩

图片提供: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张汛|网络

相关文章